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失業率達到改革以來的最高點。雖然隨后中央政府采取了相當多的措施,這一失業高潮仍延續到2003年。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失業潮將持續多久,目前人們仍未可知。
每次危機都會帶來社會動蕩。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災引發龐大自殺潮,當天道瓊斯指數下跌了20% ,在大崩盤發生的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此后,自殺事件接連不斷。1987年10月19日,華爾街爆發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跌幅達22.6%,數以萬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日本、韓國和香港男性自殺率上升40%。
中國現在受金融危機影響雖然僅僅只是初露端倪,但最近發生的一些社會案件在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談中,已經多了另一種解讀,那就是社會和生活的壓力造成情緒失控。以往在高失業率的年份,中國城市的惡性治安案件通常頻頻發生。如何在危機顯現之初,出臺相應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穩定社會發展,將考驗執政黨的智慧。
“政策的出臺還有一種市場信號的功能,企業與勞動力看到后會想,政府出臺政策了,看來形勢很嚴峻,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于是持觀望態度。這種心理預期可能會抵消國家政策。要測算政策產生的作用大,還是心理預期大。所以很多時候,靠政策調整的難度可能會比較大。”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偉國如是說。
政府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通過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就業的增長。二是通過有效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來緩解就業壓力,這可視為中觀層面。三是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這可視為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能解決的就業崗位有限,非常時期,宏觀和中觀的政策出臺是重中之重。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下,中國經濟增長下滑、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當時中央及時啟動了住房商品化改革,從而使房地產業成為中國此后10年內需擴大的主要著力點。10月22日晚間財政部及央行公布“房地產救市新政”,以期再次激活房地產市場,但和10年前不同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過近幾年的泡沫發展,已經到達崩潰邊緣,在商品房大幅度降價之前,一般的財政政策恐怕很難改變人們持幣觀望的狀態。
還有一種看法是可以借鑒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的做法,政府大量投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加就業。楊偉國認為,“中國現在差不多處于工業化早中期水平,工業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還有投資空間,比如公路、機場、航線、地鐵、公共交通、電力基礎設施等等。”這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看法,但很多專家同時也認為,經過30年的建設,中央政府依靠大規模的投資來減少失業,效果可能并不顯著。
一種更為可行的辦法似乎莫過于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在信貸、稅收方面給予支持,提高其吸收就業的能力。7月28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通知,決定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有關人員實行收費優惠政策,旨在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進一步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但鼓勵創業和擴大就業最關鍵的是從制度上消除政府各部門從部門利益出發與企業奪利的行為,這需要通過立法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推進才可能真正解決。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重點推行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探索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等幾項工作,以期在中觀層面緩解就業壓力。2008年1月1日,《就業促進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強調,促進就業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已經列入政府的考核指標。推進統籌城鄉就業試點也在深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配套政策措施。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就業制度安排正在向著普惠制過渡。
財政部門加大投入,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為260億,而2003年的就業補助資金只有41億。中央政府同時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也相應地增加就業資金方面的投入。
經濟發展戰略有兩種不同思路:一是增長優先論,這是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二是就業優先論,這是以就業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幾乎在所有的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都選擇第二種模式。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一直是屬于第一種類型,但隨著近年中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大政方針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變革、失業問題日益嚴重的逼促,必然會向第二種模式轉變。金融海嘯,也許會加快這種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