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輪胎標簽法”的出臺無疑是對剛從“特保案”中解脫出來的中國輪胎業的重重一擊。自11月1日起,“歐盟輪胎標簽法”EC1222/2009正式實施,2012年7月1日后新生產的乘用車、廂式貨車、卡車和公共汽車的輪胎,以及從當年11月1日起在歐盟國家出售的,將必須進行分類,并貼上燃油效率、濕地附著力和噪聲性能的標簽。
按照法案要求,根據燃油效率和濕地附著力,將輪胎分為A—G七個等級,A代表性能最高,G代表性能最差。中國輪胎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基本處于E、F級水平,而歐盟已成為中國輪胎出口的重要市場,標簽法的實施將對我國出口歐盟的輪胎造成極大影響。
假如說“輪胎特保案”是對所有中國產輪胎“一視同仁”進行整體打擊的話,那么,“歐盟輪胎標簽法”則是重點打擊中國的低檔次輪胎,小型輪胎企業將感受到更加嚴峻的生存壓力。
大企業常態化創新應“萬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企業普遍能夠達到“歐盟標簽法案”的要求,雙星輪胎積極創新升級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出口歐盟的100多個規格半鋼轎車子午線輪胎已全部通過C級以上標準。
而實際上,歐盟市場是雙星輪胎出口的重要市場,近兩年來雙星半鋼轎車子午線輪胎60%出口歐盟市場。面對新形勢,雙星輪胎抓住機遇,針對歐盟輪胎的相關新法規,不斷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提升輪胎自主研發技術水平,把工作重點放在高檔產品研發和生產上,新推出雙星彩色輪胎、泥地胎、雪地胎、寬斷面輪胎等高端新產品,先后獲得國際市場認可,18寸到22寸以上規格寬斷面抗濕滑低噪聲雙星超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等高端產品順利通過歐盟標準檢測和認證。
同時,雙星輪胎還從輪胎配方、設計、質量管理等多方入手,加速技術升級,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和相關項目的檢測平臺,并從生產工藝上改進技術和積極提高產品環保性能,100多個規格的輪胎完全達到歐盟輪胎出口標準。
低端輪胎企業不堪重擊
過去十年間,尤其在本世紀初期輪胎產業整體面臨較好局面的背景下,膠南、膠州、平度等地都有數量可觀的輪胎企業,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出口到歐洲、美洲和東南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過“特保案”的洗禮,青島輪胎小企業進入“冷秋”,而“歐盟標簽法”帶來的則是“寒冬”。
據業內人士透露,已經有多家輪胎企業不堪沖擊,宣布破產,膠南一家輪胎企業的業務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停產一個月了,公司的出口部長時間沒有訂單,無法正常運營。”這是外貿出口型輪胎企業現狀的真實寫照。歐盟標簽法的實施,促使這些低端輪胎企業難以走出陰霾。
當然尚有一些企業沒有一敗涂地,這些小型輪胎企業一直走中高端路線,在這次沖擊中,“受傷”不是那么的慘重,“我們生產的產品一直是達到C級,現在部分型號的產品的標簽已經送去做了,相信很快就能做好,雖然就目前來說,法案自11月1日起就實施,時間有些緊急,但相信這幾個月過后,能有轉機?!睎|營一家輪胎企業青島業務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不難發現,“歐盟標簽法案”促使青島輪胎行業新的整合,對于低端輪胎企業來說是新一輪的淘汰,而對于一直走中高端路線的企業來說,挫折是暫時的,進一步升級之后會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