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古人給予軍事指揮官的贊譽之辭。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等無人兵器走向戰場,普通士兵也能遠離戰場,遙控著前線的生死搏殺。
近日,美國生物倫理學兼軍事專家喬納森·莫雷諾所著的《思想大戰:腦科學與21世紀的軍事》一書,正面呼應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在2013年度預算報告中所披露的“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軍團”項目。
莫雷諾預言,未來戰爭將是機器人“代理士兵”之間的對決。人類將遠離血雨腥風的戰場。
打造“代理士兵” “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軍團”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在2013年度預算報告中披露了“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軍團”項目。
該項目,希望研制出像電影《阿凡達》中一樣可用人腦遠程控制的機器人軍團。最終目標是實現讓人類士兵用思維控制類人機器人參戰,使真人能夠遠離危險的戰場。
研究者將這項技術稱為BCI,即直接神經接口技術,該技術通過直接采集來自大腦的神經生物學信號,并將其轉換為輸出指令,而不依賴正常的外圍神經中樞和肌肉組織輸出通道來實現指令傳送。
就是說,當你的大腦進行思維活動,或者當你看到東西或聽到聲音時,會產生相應的腦電信號,通過特定的技術對這些信號加以收集和處理后,對機器人進行控制。
未來戰場什么樣?士兵脫離戰場遙控機器人打仗
莫雷諾認為,這種“腦-機”接口技術,將徹底改變未來戰爭面貌。
他指出:“人是戰爭史上最久遠的裝備,也是最脆弱的節點?!睘榱吮4孀约海祟愊氡M辦法遠離對方的攻擊。就某種角度而言,一部人類戰爭史,就是一部人類個體逐漸遠離戰場前線的歷史。
BCI技術出現后,人類的血肉之軀將不再出現在戰場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由“人腦”遠程控制的機器人“代理士兵”。未來戰爭,將不僅在傳統的物理空間里進行,而且會在網絡構成“虛擬空間”中進行。
在物理空間里,“代理士兵”們進行著硬碰硬的搏殺,而在“虛擬空間”里,人們會通過各種網絡技術,切斷“代理士兵”與“幕后操縱者”之間的聯系。
武器裝備:機器人“代理士兵”、無人機、無人戰車、無人戰艦
作戰距離:士兵遠離戰場
戰爭演變:“一部士兵遠離戰場的歷史”
讓士兵遠離戰場,一直是軍方努力實現的目標。先是指揮官從“前線”退居“后方”, 再是遠程攻擊武器拉長了士兵之間的距離,再到 “非接觸式戰爭”的提出。背后無不隱藏著一個簡單而深刻的戰爭哲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
信息化戰爭:在敵人視野外發動攻擊
隨著科技發展、裝備更新,人們離戰場的距離越來越遠。導彈打擊、網絡攻擊,將戰爭帶入信息化時代。敵我雙方能在視距以外發動攻擊。
武器裝備:導彈、精確制導炸彈、衛星、網絡
作戰距離:50公里~1000公里(普通導彈射程)
經典戰例:海灣戰爭
1990年底,海灣戰爭爆發,一場信息化時代的戰爭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與伊拉克軍隊之間爆發。美軍利用衛星、預警機、計算機網絡指揮??哲妼σ淋娔繕诉M行導彈打擊。而伊軍則用飛毛腳導彈對與美軍同盟的阿拉伯國家進行報復。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士兵近距離對射的機會并不多,占據信息化優勢的多國部隊最終取勝。
火器時代:槍炮的射程就是交戰距離
人類戰爭進入火器時代,步槍和火炮替代了手中的刀劍,戰場的距離被拉開。隨著飛機等重型裝備的投入,指揮官坐鎮本國,就能對敵國目標進行打擊。不過,士兵們卻要駕駛這些裝備近距離面對敵人。
武器裝備:步槍、火炮、飛機、坦克、戰艦
作戰距離:200米~20公里(普通步槍和火炮射程)
經典戰例:偷襲珍珠港
1941年11月25日,一支由6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的日本海軍編隊,從千島群島啟航東進,偷襲距日本約3500多海里的美國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53分,指揮部收到前線著名的“虎、虎、虎”信號,這次奇襲取得成功。
冷兵器時代:士兵面對面較量
在人類的戰爭歷中,很長一段時間士兵們都是拿著刀劍面對面的較量。即使是弓弩、投石車這樣的遠程武器,攻擊對象也是在視距范圍內。
武器裝備:長矛、刀劍、盾牌、鎧甲、弓弩
作戰距離:0~ 200米
經典戰例:克雷西戰役
發生在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是冷兵器時代“遠距離戰斗”的經典。
自13世紀開始,英國就開始發展長弓,這種弓箭射程達到200米。134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率部登陸歐洲大陸,與法國作戰。在克雷西茵彭特尤村莊附近,英國長弓兵與法國騎兵發生激戰。
利用地形優勢,英國長弓兵向法國騎兵射出鋪天蓋地的箭雨。而法軍在經過十五六次沖鋒后,仍無法有效近身博殺,只能認輸。戰斗結束后,法軍損失約15000多名重騎兵和步兵。而英軍的死傷僅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