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開幕的第14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環保主題將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記者10月25日從中國高校展區發布會獲悉,一批來自高校的環保科技項目將亮相工博會,有望在更大范圍應用于生產和生活,減少污染物排放,讓水更清、天更藍。
居民飲用水源存在污染,在自來水廠處理后,難以控制出水中的消毒副產物,是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大難題。同濟大學高乃云教授主持的“微污染飲用水源的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針對上海黃浦江水源水質特征,提出了“預臭氧化+常規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后續消毒”的凈水工藝流程,有效改善了出水水質,讓老百姓可以放心地喝上自來水。同濟大學通過與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和相關自來水公司合作,已成功將此技術運用于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十多個自來水廠。
甲殼素是醫藥、食品、化工、化妝品等行業的重要原料。華東理工大學趙黎明團隊研制出一種清潔生產流體處理系統,可以有效解決甲殼素生產排放大量廢水的問題。這項技術全名“基于雙膜耦合堿回收的甲殼素清潔生產流體處理系統”,研發成功后投入生產應用,幫助企業3年累計新增產值5000多萬,減少廢液排放90%,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系統同時為生物農業的發展提供了特效肥料,為乳品等食品飲料行業的設備提供了清洗與凈化的優化技術。
隨著國內鋼鐵廠不銹鋼生產突飛猛進,在不銹鋼酸洗和白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氮氧化物廢氣。同濟大學研制出“低能耗選擇性催化還原氮氧化物廢氣一體化系列裝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國外進口產品的壟斷。據項目組范建偉博士介紹,該成果相繼應用于寶鋼、太鋼、華誼等知名企業,運行情況良好。在線監測顯示,經過處理之后,廢氣中的污染物濃度由之前的最高每立方米8000毫克,降低為小于100毫克,優于國家排放標準。這套廢氣處理裝備還可應用于化工生產、工業窯爐、金屬冶煉、汽車尾氣處理等領域,讓藍天白云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