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現有生產線發揮更大的效益是創新,生產企業則是創新的主體。在沒有“換代工藝”替代現有工藝前,在國家對水泥項目投資建設嚴格控制當今,怎么用好現有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這筆“財富”才是重點,也正當時。
經過新世紀以來的新型干法水泥的大發展,到目前全國已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近1600條,其中一大半又是5年以來建成的,這一筆財富總值有好幾千個億,不可謂小。
作為投資者投資興建水泥生產線是要圖回報的。在新型干法水泥噸投資高企千元時,投資者沒多大積極性。在海螺首條日產2000噸生產線投資降到噸水泥200元時,帶起了投資者的熱情。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下,水泥工業得到了高速發展。即使如此,水泥投資回收期計算也約在8年左右或更多。而現在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利潤將攤薄,則投資回收期還得拉長。
新型干法大發展前雖有20多年的技術開發和消化吸收的歷程,但新型干法工藝技術的掌握和運用也有一個積累和不斷實踐的過程。所以,建成的生產線難免存在“瓶頸”和不足,這就需要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要說這改進的動力還是來自市場,當市場上銷售價格下降,與成本線越接近,動力會越大。近期有不少新聞報道了水泥企業挖潛降耗的事例。雖然一件改進得益并不多,但每個工序每個點都行動的話,積少成多,也相當可觀。
在水泥生產線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加強或優化的地方。治理跑、冒、滴、漏則是老話題,也是生產線運行中的頑癥。企業下決心整治,并成常態,則又是可揀的“芝麻”。在生產實踐中,并不是只有轟轟烈烈的“更新換代”才是節能降耗的大道。
近日中國水泥網報道了“河南郟縣中聯”余熱電站通過技改節能增效的消息,并沒有什么資金的投入,取得了余熱發電冷卻機組的整體熱效率提高了4%以及工段的自用電率由以前的7.5%降至當前的6.5%左右的實際效果。報道了“安徽樅陽海螺公司” 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抓好內部管理消息,截止至10月15日6窯連續運轉天數達到100天。報道了“海螺寧國水泥廠”堅持抓好設備的運行管理工作消息,促進主機設備高效穩定運行,9月份回轉窯運轉率100%。只有第一線的員工才最明白生產線需要改進完善之處,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取得的效果也是實實在在的,投入更是不多的。
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實施,節能降耗和環保要求更嚴,按國家新頒布標準的指標要求對生產線實施改造或填平補齊則是企業應該認真作出安排的。如收塵上的電改袋或增加袋收塵、增加煙氣脫硝設施等。根據地方統籌安排,利用現有水泥窯處置廢棄物、利用替代燃料等的技術改造。針對企業特點,實現“兩化”融合等。這些改造需要適當投入(包括政府補助),但同樣也不是生產線的“更新換代”。
對于投資者而言,對于生產線在配置上的不完善地方要“大方”增加投入,尤其是在安全和環保方面的投入。不應該出現治(小)病無錢,買“棺材”有錢的不正常狀況。除此,更大的精力應放在用好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這筆財富上。對于設計研究單位也應深入現場,總結經驗,與企業一起用最少的投入,對生產線完善,提高生產線的效益,而不是大拆大改甚至推倒重來。
如何使現有生產線發揮更大的效益是創新,生產企業則是創新的主體。在沒有“換代工藝”替代現有工藝前,在國家對水泥項目投資建設嚴格控制當今,怎么用好現有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這筆“財富”才是重點,也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