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上漲、成本增加、勞動力短缺令印刷企業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時,自動化程度高的“人形機器人”應運而生,它似乎為印刷企業黑暗的道路投射進了一束與眾不同的光芒。
艱難的生存環境
首先來看目前印刷企業的生存境況。今年2月,中國有21個省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有些省份的上調幅度甚至達到了兩位數。河南、安徽和廣西等內陸省份的工資漲幅最大,分別在22%~35%之間。作為制造業中心的深圳,曾在2011年3月創下了過去19年來最低工資的最大漲幅(20%),并在2012年再一次將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14%,達到了1500元人民幣(240美元)/月,這給曾經嚴重依賴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外資企業造成了沉重打擊。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到2010年,中國工人的最低工資每年都在以12.5%的速度增長,并將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每年至少13%的漲幅。
與此同時,隨著利潤的大幅下降,很多財富500強企業都陷入了生死邊緣。對印刷服務供應商,特別是那些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印刷企業而言,員工的工資并不是唯一一個令他們頭疼的問題。近年來,各類環保和安全法規日益健全。在這種情況下,印刷企業既要提高工人的工資水平,又要想方設法達到各種環保管理、質量控制和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這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而印刷服務供應商又不可能將這些費用轉移到客戶身上,就只能自己吞下這個苦果。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印刷企業選擇離開中國,到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或斯里蘭卡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設立工廠。
此外,盡管中國擁有13億人口,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由計劃生育政策引起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包括印刷企業在內的所有制造企業都要面臨工人短缺的窘境。事實上,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將在2015年達到頂峰,隨后就開始下降。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取得了7.6%的增長速度——近三年來的最低增速——勞動力市場的緊張局勢也有所緩解,但高水平的技術工人仍然供不應求,很多制造和服務企業也仍然要面對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局面,這一點在印刷行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靠自動化取勝
在這種情況下,“自動”工人或“人形機器人”應運而生。它們不需要退休金、醫療保險或其他福利,因此能為企業節約大量的成本,特別是在一個機器人的生產能力能夠超過數百個工人的情況下。
此外,“自動”工人既不需要休假或過周末,也不會在過年時回到家鄉不再回來——很多工廠都會在過年期間流失30%~40%的工人。使用“自動”工人意味著企業不必面對雇傭新員工、培訓、保持生產力和控制質量等問題,也不必為其提供宿舍或食物。
對印刷服務供應商而言,自動化和機械化是保持質量穩定、提高生產效率和減少勞動力成本的關鍵因素,而且很多印刷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將手工生產流程轉變成自動化的生產流程。傳感器、頻率計數器和生產車間的傳送帶組合起來就可以算做是一個最基本的自動化過程。而聯機上光、折頁、上膠和裁切等更加復雜的自動化流程則能為印刷企業縮短生產周期、減少人為誤差、提高生產效率和印刷質量。
由于不需要制版和其他處理過程,數字印刷在印刷行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計算機控制輸入和由馬天尼等印后設備提供的聯機加工功能使人們在幾分鐘的時間里就能完成對一本定制化圖書的印刷和加工。
機器人日漸升溫
中國對于機器人的迷戀已經開始。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介紹,到2013年,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而歐洲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已經將自己在中國的產能從2010年的1000臺增加到了2012年的5000臺。除了汽車制造業以外,庫卡公司還將接到更多來自半導體、電子和食品飲料制造商的訂單。作為庫卡公司的頭號競爭對手,瑞士的ABB公司也表示,中國市場對其機器人手臂的需求在去年增加了20%。
機器人不僅可以被用在職業領域,也可以被用在餐飲和印刷等各個行業。印刷企業應該利用當前的有利契機,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提升印刷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對原有設備進行更新換代,以全新面貌迎接新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