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生鮮農產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小批量、多品種、高保鮮成為鮮活易腐貨物運輸的主導趨勢。正是這樣的需求促進了上海冷鏈物流的發展。
據上海市交通運輸委物流發展處吳曉明處長透露,雖然近三十年的發展使上海冷鏈物流初具規模,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諸如冷鏈物流比例小,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數量少、規模小、功能不全、硬件設施陳舊等問題。去年,上海市出臺首個《食品冷鏈技術與管理規范》,對冷鏈運作流程,包裝、運輸、儲存、分揀與配送以及批發與零售每個環節都制定了規范的操作要求。同時,按照正式發布的《上海市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上海市將通過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的全面革新,將上海建設成為全國冷鏈物流網絡的重要節點及華南地區冷物流基地,率先向冷鏈物流制高點邁進,在全國起到示范作用。
按照《規劃》,上海市根據冷鏈行業具體情況制定的深圳市冷鏈物流標準,將于2011-2013年重點在加工型企業、專業冷鏈運輸企業、冷鏈倉儲企業試行,2015年全市強制執行上海冷鏈物流標準。為鼓勵產品生產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等單位進行技術改造與更新,《規劃》提出重點培養一批發展潛力大、經營模式先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冷鏈物流企業,打造從生產源頭到最終銷售的全產業鏈知名品牌。
此外,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冷鏈運輸成本普遍高于普貨運輸成本20%,司機在運輸過程中存在途中關制冷機,快到目的地時再開機的情況,以節省成本。部分冷庫沒有裝卸作業過渡區,處在常溫下裝卸。另外,為降低運輸成本,對不同貨物的拼柜、拼車及在冷庫儲存時的混庫現象,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交叉污染。說到底,是一個利益問題,整個行業亟需規范,否則規范運營的正規軍,可能打不過低成本競爭的雜牌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