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據似乎反映了新能源車的發展現狀。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國內主要生產廠商共銷售新能源車型6019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661輛,混合動力汽車3358輛。
有業內專家對此數據作了解讀:新能源車的市場推廣不容樂觀。而在記者看來,這組數據雖然反映了現實,但是新能源車的首輪爆發已經為時不遠。
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首先,不少新科技、新事物在中國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而并非單純由市場行為決定。對于新能源汽車,政府的意愿是強烈的,政策的力量是強大的,這充分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也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
國家政策的決心,也讓地方政府有了信心。剛剛加入“限購”陣營的廣州已經率先“出招”。政策規定,每年新增12萬個小客車增量指標,其中有1.2萬個專門面向節能與新能源車增量指標。雖然8月廣州車牌首次進行搖號的過程中,新能源車的抽中率為100%,且新能源車的指標并未用完,但是在中秋國慶雙節的銷售中,一些經銷商已經吃到了甜頭。北京一家別克品牌的銷售透露,他們黃金周的銷售業績良好,與適時推出可節能20%的混合動力車型不無關系。
其次,從新能源技術方面來看,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的發展前景都相當樂觀。
在純電動車領域,比亞迪總經理助理李云飛透露,在未來兩個月內,比亞迪將發布E6電動車的重大推廣計劃,并有望在深圳即將進行的1000臺新能源公交車采購中拿下60%的訂單。同時,中央國家機關新能源電動公務用車試點示范工作于9月26日啟動,包括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在內的11個部門參與了試點示范。在混合動力領域,自從7月底,由國務院頒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指出要大力推廣普及混合動力車,業界對發展混合動力車的呼聲逐漸高漲。在豐田之后,奧迪、大眾、寶馬等多家車企紛紛看好中國混合動力車市場,并相繼推出混合動力產品。
從以上種種形勢來看,離新能源車的首輪爆發或許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