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覽中心成了我市機器人最密集的地方——昨天舉行的2012中國(南京)國際金屬加工展覽會上,各種各樣的機械手、流水線機器人向人們展示一場工業革命:招工難,用人成本高的背景下,機器人正大步走向工廠流水線。
在蘇州美科生貿易有限公司的展臺,一個機器人手臂正在忙碌著,流水線上一會輸送來手機,一會換成筆記本電腦,過了一會又傳送來平板電腦,機器人都能很聰明地辨別,自動調節工具尺寸為產品拋光。
“就拿拋光工藝來說,招工難已經不僅僅是工資待遇的問題了,很多年輕人根本不愿意干這個活,枯燥又有污染。機器人代替人工是一種趨勢,人工拋光可能一開始力道很大,后來就小了,產品精細度難以控制。用機器人很省事,不需要煞費苦心對作業人員進行職業訓練,擔心員工跳槽、請假,機器人也不會要求漲工資。”該公司的人士說,機器手臂市場前景不錯,三年前年銷量才20多臺,可如今一年已經能賣90多臺。
配有機器人的NBT500數控高速鉆攻機、機械手珩架式數控車削中心……江蘇新貝斯特中傳科技有限公司也重點推出了一批機器人。該公司的負責人說,他們的機器人自動生產線已經被國際國內龍頭企業相中,客戶包括上海大眾、上汽、三一重工等,在江寧高新園建有1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基地。
蘇州澳昆智能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展臺,“迷你版”的機器人生產線正在為罐頭進行包裝,在設定好的程序下,機器人一下子就能拿起一排罐頭進行操作,動作整齊劃一、有條不紊。“有了機器人生產線,傳統生產線需要12個工人干的活,如今只需要2個人,設備升級的投資,兩年半到3年就能收回。”該公司負責人說。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成立才4年時間,但是機器人為他們帶來的市場一年比一年大,已經為一批食品企業提供了40多條全套二次包裝生產線。本月,又成功競得伊利集團34條全自動化機器人生產線項目。
記者了解到,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不少企業選擇改造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應對危機,這給機器人快速進入工廠打開了綠色通道。未來,很可能只需要工廠提供一張生產作業流程圖紙,工程師就能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從而解放出更多的人力資源。
為了應對招工難,用工荒,提升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多企業在技改時選擇引進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