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及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環保產業的發展速度將遠遠超過其他行業。在我國,環保產業是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活力的新興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新的增長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環保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電力、水泥、鋼鐵、化工、輕工等重污染行業的治理力度,加強對城鎮污水、垃圾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地拉動了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領域不斷拓展、結構逐步調整、整體水平有較大提升,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環保優化經濟發展
2006年至2010年,污染減排工作充分發揮倒逼機制作用,各地紛紛采取“上大壓小、減量置換、限期淘汰”等措施,促使能耗大、排放量高的企業退出市場。
“十一五”期間,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均超額完成任務。重點行業先進生產能力比重明顯提高,大型、高效裝備得到推廣應用。2010年,重點污染行業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從而降低了單位產品能源消耗與污染排放。
環保投資逐年增加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約為1.4萬億元。其中,污染減排工程總投入約為8160億元,電廠脫硫、城鎮污水處理等重點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一五”累計建成運行燃煤電廠脫硫設施5.32億千瓦以上,火電脫硫機組比例從2005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82.6%;全國累計建成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832座,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25億立方米。
環保產業發展迅猛
新世紀以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不斷加快,年均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5%—20%之間,高于同期GDP增長速度。環保產業已經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
目前,我國環保產品已達3000多個品種,覆蓋了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各個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環保產業收入總額達9000多億元,從業人員約300萬人,與2000年相比,產值增長了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