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能源峰谷調節、新能源并網以及離網儲能角度看,新能源并網比重的日益提高,未來電網級儲能的需求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儲能企業如何抓住智能電網建設所帶來的機遇?首先,我們先看下儲能產業政策是如何推動儲能產業的發展。
2005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并在2009年12月發布修訂案,提出支持新能源和儲能產業發展。
2011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是次會議發布《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到“儲能”,要求在“十二五”期間指導新能源、智能電網、儲能行業的發展建設以及規劃新能源重點建設項目,對推動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有積極意義。
2011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提出大力鼓勵與儲能相關的產業,包括大容量電能儲存技術開發與應用、城軌列車再生制動吸收裝置、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和電動車充電設備。
2011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推進分布式發電發展,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減少化石能源消費,促進節能減排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的完成。強調了儲能技術在分布式發電中重要的應用。
2011年7月,科技部發布《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推動新能源、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等產業的發展;并完成相關風場示范建設、智能電網示范園區和集成綜合示范區的建設以及電動汽車的規模化示范的推廣。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發布《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指出新能源和儲能相關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應包括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風能和太陽能,同時大規模儲能系統作為電網輸送及安全保障技術被提出。
2011年1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2011‐2015)》,這是我國第一部能源科技規劃,其中劃分的4個技術領域中與儲能相關的包括“新能源技術”和“發電與輸配電技術”;同時明確了10兆瓦級大規模超臨界空氣儲能裝置、兆瓦級飛輪儲能系統及飛輪陣列、兆瓦級超級電容器儲能裝置、兆瓦級超導儲能系統、兆瓦級鈉硫電池儲能系統、兆瓦級液流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究方向。
201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提出鼓勵外商投資的項目包括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高技術綠色電池制造、新能源發電成套設備或關鍵設備制造以及新能源電站建設、經營等。
此外,智能電網的建設、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的利用、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以及打造產業或技術基地是我國各地區發展儲能的主要著眼點。在此基礎上,這些地區主要以技術的研發、建立生產基地、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和推動示范項目為儲能發展的出發點,分別推進了抽蓄、儲能電池和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
在東北地區,儲能行業仍然以發展抽水蓄能為主。吉林和遼寧提出快速發展儲能以適應智能電網發展和新能源并網問題,尤其長春將儲能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支持全釩液流電池的發展。
在華北地區,隨著張北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的一步步開展,對儲能的重視程度和認識深度也逐漸增加,主要將儲能應用于大規模間歇式電源并網、智能輸配用電、大電網智能調度與控制、分布式供能、微電網等方面。北京作為國家新技術發展的領先城市,以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進行多項儲能系統研究項目,以重點提升儲能電池的研發水平,加速儲能電池的產業化和規模化。天津以打造“綠色之都”的口號,對儲能電池發展提出具體目標。同時山東也要求重點推廣多種儲能產品和技術。
西北地區的儲能整體發展稍落后于其他地區,只有甘肅省明確提出開展制氫儲能和大功率儲能系統研究重點,并支持鎳氫及鋰離子動力電池研制和產業化等項目。
華東地區對儲能產業的支持和投入較為明確和大力,各省市都推出關于促進儲能發展的政策和規劃,尤其以浙江和江蘇為先。浙江以電動汽車和調峰為著眼點,打造電池產業基地。江蘇為解決大規模并網問題,發展多種儲能技術,開展企業合作,進行動力電池研發。同時,上海提出聚焦鋰電池、鈉硫電池和液流電池等領域,支持2‐3家發展潛力大的企業,以促進智能電網發展。安徽、福建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儲能電池發展。
華中地區對儲能的認知也比較深入。其中湖南省規劃了具體的儲能發展目標,重點支持全釩液流電池,依托企業和高校共同發展儲能產業,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建設智能儲能變電站500個。江西以建設動力儲能電池特色產業基地和新材料為著眼點,對新余及周邊城市進行清晰明確的產業布局。河南、湖北、四川也都有各自重點發展的儲能方向。
華南地區對儲能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廣東省為先,依托龍頭骨干企業。進行產學研創新聯盟,結合重大項目對電池產業提供政策支持,提出到2015年儲能電站裝機達到100兆瓦以上,儲能產業產值達560億元。貴州省依靠自身資源優勢,重點建設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