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目前國際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制造業出口企業面臨日益嚴峻的競爭形勢。為保護本地企業,提高競爭壁壘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政府的必然選擇,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中國制造業應如何應對?
業界專家向記者表示,解決這一問題,在三方面努力將產生成效。一是制造企業要了解目的國相關貿易政策,尤其是外貿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的新動向,積極應對;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加速革新商業模式,加強軟件資產管理(SAM),避免重復建設和低效投入;三是加速制造業信息化進程,采取適當步驟擁抱IT 的消費化,增強綜合競爭力,以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
推動軟件正版化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家泰國魚類加工企業由于在向美國馬薩諸塞州銷售和運送產品過程中使用了盜版軟件,近期被馬薩諸塞州政府處以罰金。
這家來自泰國的企業名為那隆海鮮食品有限公司,因違反馬薩諸塞州普通法93A條而被處以罰金。該條款規定,在與遵守該法律的企業競爭時,企業不能通過使用盜版軟件來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馬薩諸塞州總檢察長Martha Coakley近日透露,由于在使用軟件管理海鮮銷售和運輸工作時沒有支付軟件使用許可費,該泰國公司被處以1萬美元的罰金。目前,該公司已經同意未來在生產和制造銷往馬薩諸塞州的產品時,將使用正版軟件。
盡管此次遭到處罰的是泰國公司,但是由于該法案面向全球市場,所以中國企業應該從中汲取教訓,以防重蹈上述泰國企業的覆轍。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張廣良建議,中國的制造企業可采取幾點措施予以應對,即提高知識產權意識,使用合法軟件等IT產品;提高知識產權應用能力,做好軟件等資產的管理;提高應對知識產權國際糾紛的能力,妥善處理糾紛。
張廣良教授認為,對企業而言,使用非法IT產品雖然節約了成本,但此種“省錢”的方式從長遠來看未必劃算。如果國內的制造類企業能夠潔身自好,確保所使用的IT產品均為合法正版產品,既可以規避相應的法律風險,也可以利用此類新法案在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對經營不規范的競爭對手進行有效遏制,擴大市場份額。
記者了解到,2011年7月22日起,美國華盛頓州開始實施《銷售產品—竊取或盜用信息技術法》,該法案規定,在美國華盛頓州銷售產品的制造商,如果在生產、經營中使用假冒盜版IT產品,將構成不正當競爭,會被起訴。該法案的目的是為使用合法TT產品的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對此,張廣良提醒說,中國被視為“世界工廠”,而美國又是“中國制造”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眾多的中國制造企業均應注意該法案可能對其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實質性影響,避免由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假冒盜版 IT 產品導致向美國出口受阻并引發其他法律風險。
加強軟件資產管理
“對于國內制造企業而言,由于軟件產品種類繁多,購買年限跨度大,產品授權差異等往往造成企業軟件資產重復投資和利用率低下等情況。”碩軟(SoftwareOne)公司資深軟件資產管理專家白沉麗在列舉了國內制造企業在軟件資產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后提出,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軟件和服務在企業中的價值日趨增加,而且其所占的比例在逐漸提高,很多企業購買軟件的成本已經超過硬件成本,因此軟件作為一種重要的資產需要被妥善管理起來。
中國軟件聯盟秘書長鄒忭介紹說,軟件資產管理在發達國家已經進入成熟規范階段。軟件資產管理不是一個新的詞匯,關于軟件資產管理的國際標準在2006年就頒布了,在國外的一些地方,軟件資產管理已經被應用得很成熟。同時,軟件資產管理已經讓國外一些企業受益匪淺。早在2008年,城牽建筑管理公司(ISG Asia)新加坡辦事處就利用微軟提供的SAM解決方案提高了地區資產管理和授權合法工作水平。目前它可以對其IT運營進行跟蹤、報告和規劃,充分利用大批量采購折扣,并降低費用。
“很多制造企業在部署了軟件資產管理后節約了IT總預算,購置成本和行政費用明顯降低,有利于企業優化業務流程。此外,根據這些客戶的報告,由于軟件資產管理程序的成功應用,系統停運時間大大縮減,求助問題也大幅減少,極大地提高了對庫存的反應速度,并降低了人力成本。”白沉麗表示,企業由于管理軟件資產不善往往造成資產的流失或者縮水,如果妥善管理軟件資產,給企業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讓軟件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還能給企業帶來更大裨益。比如,企業對信息系統的投入越來越大,它可幫助企業有效衡量投資回報率,從管理中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等;它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在軟件合規性、安全性方面的問題及所帶來的風險。
據悉,軟件資產管理大概在2004年引入中國。2011年8月,我國首批30家大型企業軟件資產管理試點工作啟動,由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編寫的我國首部關于軟件資產管理的專業書籍《軟件資產管理手冊》出版。國家在推進軟件正版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促進軟件資產管理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鄒忭表示,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全面引進軟件資產管理的理念,逐步開展軟件資產管理工作的時機已經成熟”。
利用IT技術提升競爭力
如何識別業務風險,減少對業務的威脅?如何全面掌控IT資源,發揮最大能效,降低成本?如何洞察缺陷,做出關鍵投資決策?如何做到主動預防,避免故障發生?如何實現IT的精細化管理和過程管控?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制造企業IT部門面臨的新挑戰。
對此,微軟生產力平臺方案部解決方案經理師帥認為,隨著日益增加的成本和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2012年制造企業越來越注重生產力和效率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企業如何充分利用由云計算、移動計算、社交商務和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所帶來的能力,迅速提升甚至重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也終將決定企業在這場以應用經濟、眾包與公眾驅動為代表的制造業產業轉型中所處的地位是主動引領還是被動跟隨。
“制造業為提高生產力,對于新技術的興趣愈加濃厚,如制造企業內開展商業智能和移動應用等就是具體表現。” 師帥表示,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由于企業專注于進一步降低成本和提升生產力,他們將轉向通過改進技術來實現提升效率。目前,微軟在創新的辦公體驗、安全與管理、基于Windows的云到端技術和新一代的應用平臺方面與國內制造業發達地區如蘇州等地達成合作,助其搶占轉型先機。
“中國制造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加速制造業軟件資產管理進程,這也是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引擎。”蘇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處長歸利江總結認為,我國制造企業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辟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同時,企業應該利用IT的力量,加速信息化,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規范軟件資產管理,才能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