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強國”還有多遠
11月15日,被譽為行業內規格最高的盛會——2012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如期舉行。這場為期三天的大會以我國風能產業發展現狀為主題,與世界分享了我國風電的發展成果和經驗,討論了風能發展過程中的政策、技術、市場、國際合作等問題。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風能產業呈現出良好的前景,風電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單機容量不斷擴大,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在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當下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造就了領先全球的新形勢,隨之而來的是對于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風能大國的新的挑戰。
風電寒冬不會太冷
迅速發展的風能產業和許多能源產業一樣,在發展的快車道上遭遇了業界所謂的“寒冬”時期,部分企業的倒閉使得整個風能市場一度仿佛陰云密布。
但在業內專家看來,中國風電的“寒冬”不至于太冷。“去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新增了1700多萬千瓦,占世界裝機總容量的42%。大家說我們現在是寒冬,但是一定要注意我國市場占到世界的42%,這是我們生存的根本,這個市場的競爭激烈造成了一種寒冬的感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施鵬飛說。本世紀的頭一個十年,我國風電累計吊裝容量從35萬千瓦增加到了4400萬千瓦,排名從世界第九位一躍而升為第一位,我國風電市場的快速雄起帶動了我國風電企業的加速成長,風能如一塊在不斷做大的蛋糕,激烈的市場競爭注定了優勝劣汰。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4623萬千瓦。
“去年,我國的運營容量和吊裝容量差1700多萬千瓦,這無疑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施鵬飛表示,“而當前我們所感到的寒冬,其實就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而產能過剩中當然也包括了棄風問題。”據統計,我國棄風率平均達到16%,吉林地區甚至超過了20%。根據電監會報告顯示,由于風電建設規劃和電網的規劃不協調,電網建設周期較長,而風電資源豐富的地區本地負荷不足,電力輸送能力、系統調風、火電調風能力亦有欠缺。促進風電消納市場和各類電源協調運營的機制成為了風能市場的下一個重要課題。
中國風電技術接軌國際
近年來,在全球風能產業飛躍的同時,不管是在裝機容量還是技術研究方面,我國都作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對全球風能資源進行評估的結果和我國風電資源的分布顯示,我國三級潛在開發量可以滿足數億千瓦的需求。而據2011年底的數據統計,我國的風電裝機新增容量和總容量均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