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國內煤炭市場將完全放開,國家不再干預煤炭價格。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起草的《關于取消重點合同,推進電煤價格并軌》的報告已上報國務院。
煤炭供大于求的市場形勢為市場化改革提供契機。業內專家透露,明年起將取消煤炭重點合同,實施電煤價格并軌,國家不再下達年度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意向框架方案。“取消重點合同后,煤礦企業和用戶企業不分所有制和隸屬關系,可以公平自主銜接訂貨,優質優價。同時,國家不再規定哪些是重點行業和重點保障領域。”上述專家說。
同期,發改委已就《深化煤炭市場化改革,做好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預計11月底、12月初出臺。
取消重點電煤合同之后,價格和運力將是煤電雙方糾結的難題。
山西煤炭工業廳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電力企業對價格上的意見多,觀望情緒比較強烈。一些意向合同簽訂了訂貨量,但回避價格。如何定價是決定明年煤炭合同簽訂是否順利。定價方式能不能更加靈活,采取年度定價、季度定價、月度定價。”
重點電煤合同的存在是對電力的一種變相保護,減少因煤價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因而,電廠的另一個顧慮是,電煤并軌后,當煤價大幅上漲之后,電價是否相應提高。
參與發改委方案討論專家對記者說:“并軌之后,若出現煤價上漲過高、電廠大幅虧損,發改委將考慮上調部分區域的電力價格。并軌方案指出,繼續完善煤電價格聯絡機制,在電煤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時,依法采取臨時措施。”
除價格難以確定外,鐵路運力是另一個未知難題。山西、內蒙古等地運力仍然是瓶頸,煤炭企業擔心的是多年爭取的運力無法得到保證,鐵路運力改革可否配套推進、鐵路部門運力政策是否調整仍然不確定。
與此同時,電力企業的訴求是電煤運輸應全部列入國家重點運輸計劃,且將運力主要配置給發電集團,鐵路部門優先調度安排電煤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