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廢棄節能燈處理的廈門通士達照明有限公司,兩臺總設計量為每年處理3600噸的機器,每年實際處理量不到100噸,處理的還是以通士達自己生產過程中的報廢產品為主。
上海廢棄物交投有限公司去年收到的燈管則只有16噸,不到其處置能力的百分之一。
廢棄節能燈遍布各地亟須妥善回收處理的同時,不少具備節能燈處理專業資質的公司,其處理機器卻在大部分時間無事可干。
缺失的回收渠道、高額的處理成本在節能燈消費端和處理端之間劃下了一條巨大的鴻溝。
污染隱憂
2008年,財政部、國家發改委部署首批5000萬只獲財政補貼的高效照明產品的推廣工作,標志著我國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作正式啟動。
以企業為補貼對象、由企業將補貼資金讓渡給消費者的間接補貼辦法支持高效照明產品推廣。這是我國第一次運用財政補貼手段支持涉及廣大消費者的終端節能產品推廣。
據統計,高效照明產品比普通白熾燈節電60%到80%,使用壽命多4到6倍。
2011年11月1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明確從2012年10月1日起,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
我國照明用電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如果把我國在用的14億只白熾燈全部替換為節能燈,每年可實現節電480億度,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萬噸,節能減排潛力很大。
但是,另一隱憂隨之而來。
如果廢棄節能燈隨意被丟到垃圾桶,破碎、焚燒后產生原子態汞蒸氣進入大氣,然后沉降進入土壤或河流,與微生物作用成為有機汞化合物(如甲基汞)。甲基汞能溶解在脂肪中,容易被腸、肺、皮膚吸收,滲入血液,并累積在人體的腎、腦等器官中,導致慢性中毒。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謝克昌提供了一組數據:“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很大,如廢舊節能熒光管中汞含量平均為0.5毫克/只,滲入地下后會污染約180噸水及周圍土壤,而目前我國節能燈的消費量達10億只以上。”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鳳起指出,如果沒有回收節能燈這一條,推廣節能燈政策就缺了一條腿。
處理公司“吃不飽”
廈門通士達照明有限公司也在今年的7月拿到環保部頒發的大宗用戶和社區廢棄節能燈回收的運營許可證。目前通士達除了處理本公司的產品,也負責福建省的廢棄節能燈處理。
該公司安全環保部經理楊龍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并不是沒有處理設備,而是整個企業、老百姓的環保理念沒到這個程度,再有政府監管不到位。”
楊龍豹坦言,他們的客戶大多數并非主動,而是有強制性要求的時候,才找到他們。比如有的公司所生產的產品要出口國外,通常需要通過第三方審核,要求把燈管的危險部位交給有處理資質的部門來處理。
“一些節能燈生產企業主動來跟我們談,由我們來負責處理他們產生的廢品;社會上的主要來自政府的大宗采購,還有少量老百姓扔到回收桶里,由我們統一運送回來進行處理。”楊龍豹說。
除此之外,高額的處理價格也成為處理企業“吃不飽”的主要原因。
廢棄節能燈的回收需要有專業的人員、車輛來運輸,再加上處理,這些都會產生費用。
上海廢棄物交投有限公司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拿到含汞物質處置資格的企業,目前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該公司總經理楊桂興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的廢棄燈管主要來自節能燈生產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以及居民。
生產企業產生的廢棄物的處理和回收的費用可以算作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數能夠支付,他的公司100噸左右的處理量主要來自生產企業。而機關和事業單位往往沒有這方面經費預支,即便是有廢棄燈管,沒有錢,回收企業就不愿意接收。對居民的收費更加無從談起,而且在國內沒有垃圾分類的情況下,居民使用的廢棄燈管往往伴隨著生活垃圾一并粉碎,處理企業也無從獲得。
而且,相對高額的處理費用,也讓一部分原本愿意參與廢棄節能燈回收和處理的企事業單位望而卻步。
上海交投曾經做過測算,一套設備的總設計量是1700噸,如果處置量能夠達到總設計量的八分之一,那么每根燈管的處置費用2.5元,如果達到總設計量的四分之一,每根燈管的處置費用是1.56元,如果設備滿負荷運轉,每根燈管的處置費用只有0.8元。
也就是說,處置量達到一定規模后會攤薄成本,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
可是,目前的實際狀況卻是機器遠遠“吃不飽”。該公司去年收到的燈管只有16噸,不到其處置能力的百分之一,想要不虧本,每根燈管的處置成本就要高達十幾元錢,但目前該公司對外收取每根2.5元的費用,顯然是虧本的狀態。
回收資金是難題
收集渠道的欠缺、部門職責的交叉、財政補貼的缺乏也導致廢棄節能燈難于處理。
我國目前對廢棄節能燈的回收并無明確的強制要求,大部分只能靠市民自覺地收集起來。
本報記者致電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地的多家節能燈運營商,他們均表示各種品牌的節能燈都沒有廢棄后予以回收的要求。
也有一些企業小范圍地開展“以舊換新”等,鼓勵消費者將廢棄燈泡進行回收,但國內一家知名節能燈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也對本報記者坦言,主要是“形象工程”,大規模的展開基本不可能。
很多企業覺得,這應當是政府的職責。“按照目前節能燈的市場價格,如果由企業來承擔,根本得不償失。”上述負責人說。
在國外節能燈的處置費用往往由政府和節能燈的生產廠家一起負擔。廠家每賣出一根燈管就要拿出一筆錢,而這筆錢是用于節能燈管回收處置。
上述節能燈生產企業負責人說,該公司產品出口美國時盡管也不用考慮回收的問題,但需要向美國政府支付一定的稅收,由對方來處理廢棄產品。
上海市環保企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偉曾表示,目前上海并沒有處置廢舊燈管的專項費用,環衛部門現在也在和發改委協調,希望正在制定的《上海市再生資源管理辦法(草案)》能進一步擴大部分產品的回收目錄,一部分節能燈管也列入其中,解決一部分經費來源。
上海市市容規劃局副總工程師郭驊也建議說,鑒于目前處置制度還不完善,處置成本一時又難以下降,業內人士建議,不妨讓一些對汞有需要的企業參與廢舊燈管回收處理。
在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節能燈替代白熾燈早于中國,廢舊燈管的回收做得相對完善。
2007年,歐盟各國提出在2009年之前徹底終結“白熾燈時代”,使用節能燈。但歐盟對節能燈質量的標準近乎苛刻,有歐盟CE認證、WEEE指令,特別是RoHS指令中對有害物質含量有嚴格的標準要求。瑞典和德國的回收則采用銷售體系回收和社區回收兩個平行回收渠道。
美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廢棄物的原主人要對自己的廢棄物永遠負責,使得對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處理也提到了議事日程。美國先鋒公司已建立了廢棄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回收處理工廠,以購買新燈為代價,免費為消費者處理廢棄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美國有7個州禁止將節能燈直接放在常規的垃圾袋中,在美國其他州,一年中均有特定時間處理廢舊的節能燈。
日本是在節能燈回收處理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在北海道有專門處理廢棄電池和廢棄節能燈的機構,其收集方式93%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通過各廠家收集。
能否產業化?
節能燈回收處理能否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一個產業?
本報記者采訪的生產企業和處理企業觀點并不一致。
楊桂興的回答是斬釘截鐵:不可能。“這東西本身沒有錢賺,企業怎么可能做?”
楊桂興說,恰當的解決方案是要么政府出錢,補貼處理企業。“生活垃圾政府可以拿錢,危險廢物更應該負責了。”楊桂興說,如果有了政府補貼,一切問題都不存在,老百姓產生的那部分他們也能回收,可以去社區放箱子等各種形式,關鍵“有人給錢”。要么生產企業出錢,每生產一只節能燈管,都可以通過國家向生產企業強制征收稅費的方法,回收起來再補貼給處理企業。
但楊龍豹則稱,該領域未來“會有一定的市場存在”。
盡管目前來看,在我國廢舊節能燈處理還是社會效益占主導,經濟效益不高,但我國也開始對很多制造企業逐步推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盡管目前并非強制性要求,但是企業逐漸意識到,通過認證會改善產品和公司在市場上的形象,從而帶動產品的經濟效益。而且目前國內產品出口國際市場一般要求通過各項審核,對于危險產品的處理是一項強制要求。
楊龍豹也坦言,很多企業都做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一方面是因為該行業投資比較高,另一方面是政府管控比較嚴格,限制了該行業的利潤。“不可能像制造行業,根據市場來確定價格。目前的價格要經過物價部門的審定,根據成本,政府有明確的指導價,根據不同城市制定統一的參考價格,不會讓企業高價壟斷。”楊龍豹解釋說。
他同時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廈門通士達的燈管處理費用約是每公斤6元錢,是統一定價,而成本大約是每公斤5.5元,算起來利潤不超過10%。微利之下,愿意去做的企業應該不會太多,楊龍豹說。
還有一部分節能燈生產企業覺得,以我國目前情況來看,解決收集和處理的難題,還不如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產品的汞含量來得實際。
按照國家環保局2006年發布的《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節能燈》規定,各類節能燈中汞含量小于等于10毫克。
楊龍豹說,現在國內市面上的節能燈汞含量大都在3毫克左右。其要求并不比歐盟和美國的低。
按歐洲環保標準,一只節能燈的汞含量也約為3到5毫克。美國環境保護署也稱,普通熒光燈的汞含量(目前約為5毫克)和圓珠筆尖大小相仿,制造商也承諾把多數緊湊型熒光燈的汞含量控制在5毫克或6毫克。
另外一家國內節能燈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每個燈的汞含量降低到0.5毫克,其對環境的影響就能夠基本符合國家的排放標準。目前國內也已經有微汞技術,使節能燈的含汞量控制在1毫克以下。“雖然這種產品的市場價格和普通產品相比要高幾個百分點,但是企業可以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和人工等降下來,這不是問題。”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