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各大商場發現,蠶絲被、絲綢圍巾逐漸走俏北京市場。此外,絲綢書籍畫卷等禮贈品也受到了市民的青睞。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北京地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傳統蠶絲被、綢緞等絲綢制品深得消費者青睞;同時,絲質工藝品和高檔禮品的絲質包裝布料前景也較好。
在北京姚家園路、面積達200平方米的中國絲綢工業總公司絲綢專賣店里,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進入冬季后,由于絲綢特有的季節屬性,服裝等產品進入淡季,而蠶絲被等絲綢床上用品銷量明顯走勢較好。
據了解,與棉毛麻絲等發展更快的行業相比,絲綢占世界纖維總量不到2‰,市場相對較小。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絲綢行業主要依賴出口原料為主,生產環節單一化。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國際出口形勢的嚴峻,中國絲綢業也在積極探索轉型。
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中國絲綢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唐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大部分絲綢企業已步入市場化軌道,在傳統的原料出口基礎上,加大了絲綢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力度,開始注重渠道、品牌效應,逐步建立和加快品牌建設發展。
為順應市場發展,擴大國內絲綢市場需求,中國絲綢工業總公司于2008年分別創建了以床上用品為主的“絲享”品牌和以服裝為主的“錦萃”品牌。除此以外,記者看到該公司還創新開發了系列文化工藝禮品,如用高檔絲綢做成的《道德經》、《孫子兵法》以及通過高級印花等工藝處理印在絲綢畫卷上的《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等名畫。
中國絲綢工業總公司業務四部經理楊志國向記者透露,這類創新型的絲綢禮品非常受消費者歡迎。
“3年來,我們就是實實在在地做事,逐步推廣絲綢產品和文化,逐步建立了一定品牌影響力,積累了相當一部分品牌回頭客”,楊志國表示,未來這兩個品牌還將在北京增加2–3家店面和線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