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豐田公司日前宣布放棄之前大規模推廣eQ電動車的銷售計劃,比亞迪也表示其電動車主要面向出租車和公交車市場。那么,私人購買電動車究竟前景如何?對此,上汽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市場還處于導入期和培育期,雖說現在容量并不大,但是逐漸會成長。
使用成本低于傳統汽車
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車之前,自然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錢包。
據記者了解,比亞迪E6電動車售價為36.98萬元,通用沃蘭達增程型電動車國內售價高達49.8萬元,而剛上市的榮威E50價格則為23.49萬元。乍一看,電動車的價格有點貴。但以榮威E50為例,扣除國家和地方的補貼,消費者只要花14萬元左右就能“吃到螃蟹”。另外,還有購置稅和保險的優惠。更重要的是,上海計劃首批投放2萬張免費上海車牌,專用于新能源汽車。而考慮到目前6萬元上下的牌照價格,電動車的吸引力大增。
榮威E50的使用成本也遠遠低于傳統燃油汽車。如按照60公里等速的百公里能耗和居民用電價格計算,E50車主每百公里的花費將不足8元。如果以每天上下班行駛50公里計算,每天的電費支出僅為4元;而使用同級別的燃油車,則每天油費支出至少30多元。這樣一算,一年下來開榮威E50可節省近萬元,5年總計就可省下一部小車的錢。
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蔣峻也分析,當初在設計榮威E50的時候,也考慮了技術和成本的平衡。一方面,電動車定位在家庭購買的第二輛車上,潛在消費者能夠承擔稍貴一點的價格;另外一方面,電池容量沒有盲目做大,這樣不但降低成本,也減少了消費者充電時間。
在家充電不大方便
來自高瞻的數據顯示,從去年4月份首批8輛新能源車掛牌上路至今,上海新能源車銷售500輛,其中70輛為已上牌上路車,余下的都是“訂單車”。在實際使用中,這批第一次“吃螃蟹”的消費者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充電不方便。
駕駛中科力帆電動車的黃偉芳家住4樓。因為周末休息不進單位,她偶爾會在晚上11時下樓,把12米長的電線從廚房窗口吊下來給車充電。開眾泰電動SUV的陳頡恃,也曾從家里接過4個拖線板,把電源拉到車庫,但“充電時車庫門鎖不上,總擔心一覺醒來車被偷了。夏天空調開得多,又擔心電壓扛不住。”記者采訪發現,車主們幾乎都到電力公司及小區物業處咨詢過在小區里安裝充電樁的問題,但都遲遲未能得到解決。
上海市電力公司營銷部智能電力處處長杜成剛證實,目前本市已建成的12座充換電站和890個充電樁,主要為專用集團客戶提供充電服務,分布在公共停車場、政府機關、電力公司營業網點等主要與新能源車有關的相關部門的內部場地,而為私人用車提供充電服務,則受制于各種因素,目前發展并不理想。
兩點加速市場發展
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至8月,國內主要生產廠商共銷售新能源車型6019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661輛,混合動力汽車3358輛,市場推廣不算很樂觀。對此,蔣峻認為,電動車屬于一個前瞻性的產品,市場成長的速度取決于兩點。
“一個是整體的社會配套設施跟進的速度,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另外,在目前新能源車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的情況下,在成本比較高的前提下,要看國家和地方政府補貼力度如何。”蔣峻說,“如果這兩點能夠到位,我們在未來幾年里能夠看到市場逐漸成長起來。”
來自本市主管部門的消息也稱,上海正在研究制定整體政策,協調相關部門,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和應用。
“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是系統工程,要完善和制訂針對私人購買行為的政策措施。此外,安全問題很重要,所以不管是國家也好,地方層面也好,要加快出臺安全維護的標準、規范。”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處長裘文進如是說。(記者張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