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爆發了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并引發了全球股市的集體下跌。全球經濟面臨著增長放緩以及能源和食品價格攀升的雙重沖擊,整個經濟市場面臨著經濟危機帶來的巨大挑戰,經濟危機對工業自動化行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場經濟危機過后中國的工業自動化市場將會是怎么樣的局面呢?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2007年的數據統計,國內中小企業數量占據了中國企業數量的99.8%,總數已經超過4200萬戶。而新的統計數據表明,08年上半年倒閉的中小型企業就有將近7萬家,這對中國這個以出口導向型的工業大國來說無疑是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倒閉的企業都有共同的特點:粗放型加工、高耗能、高排放,并且幾乎都是勞動密集型的。雖然在加入WTO后的幾年里,中國的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國內外形勢下,“不情愿”的從勞動密集型向著工業自動化方向改革,這確實為工業自動化市場帶來了不少增長,但南方大量的家庭作坊式工廠的私營老板在眼前利益的驅動下,依然是不愿意在工業自動化上投入過多的資本,這使得中國在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道路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經濟危機給國內中小企業帶來的生存壓力,中國央行決定,11月起全面放開貸款規劃限制,大力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當經濟危機導致國際消費市場基本停滯,國內沒有自主品全靠代工的中小企業幾乎沒有訂單,國內經濟出口這塊的增長點自然就會放緩的局面,拉動內需保持國內經濟平穩增長就成為眼下唯一可行的辦法。面對此次全球經濟危機造成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局面,國務院近日也出臺了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并且確定4萬億元投資計劃。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了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決定加快南水北調中、東線一期工程建設進度。如果說98年亞洲金融危機,政府是用基礎建設(如公路和房地產)帶動一系列產業鏈的增長,那么前段時間的出臺“國家將在鐵路投入2萬億”的舉措,可看做是政府應對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來拉動內需的最大投入。根據發改委的估計,鐵路建設還將直接提供150多萬個就業機會,這并不包括鐵路系統的職工。國家在鐵路上的投資,可以拉動鋼鐵,電力,煤炭,水泥,機械,電子等行業的發展。
這次經濟危機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受到的影響遠比中國市場的沖擊大。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工業市場相對來說已經是自動化程度很高的了,此次金融危機使得更多的企業減產,停產甚至是破產,這種結果直接導致的是工業自動化市場的萎縮,自動化生產廠商要尋找更多的市場增長點來彌補在本國失去的市場份額,那么中國龐大而開放式的工業自動化市場將會他們的首選地。英國翠歐公司是世界知名的三大運動控制器生產商之一,根據翠歐公司在中國代表處的工作人員介紹,08年公司全球的銷售業績幾乎全都是由中國市場支撐的,面對此次經濟危機帶來的更加嚴峻的市場,公司也已經把中國市場作為非常重要的經濟增長區域。
綜合上述三個方面的因素,未來幾年的中國企業將要面對艱難的轉型期,這些企業將要朝著更集成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而國家一直鼓勵企業走高科技和自動化的道路,這對工業自動化廠商來說無疑是個龐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