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于跳躍式發展的時代,人們的傳統觀點也經受著技術發展的沖擊。10年前,許多中國家庭還在為能擁有一部手機而激動喜悅,如今卻是滿大街人手一部手機;又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手機成為了閱讀工具,新一代平板電腦更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電子書開始深入人心。
據統計,2009年圣誕節當日,美國電子書銷量首次超過了紙質書;2010年,日本Sony公司宣布旗下的電子書自2006年發布后下載量首超1000萬次;2011年6月,美國蘋果公司宣布旗下的電子書下載量超過50億次。毫無疑問,電子書將對所有書刊印刷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
再來看一組數據:2009年,全球采用傳統膠印的書刊占全部書刊的94%,個性化按需數字印刷書刊占5%,電子書占1%。而到了2014年,傳統膠印書刊的數量將急劇下降,占全部書刊的54%,個性化按需數字印刷書刊將占16%,而電子書將上升至10%;同時,為了減少庫存浪費,越來越多的出版商將嚴格控制書刊的印刷數量,這也是未來傳統膠印書刊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但卻給數字印刷帶來了一個相當可觀的增長空間。降低書刊印刷數量并不是出版商的初衷,出版商出版一本書總是希望能獲取這本書的最大效益,為其帶來長久利益,而傳統膠印的起印量往往讓出版商猶豫不決:印多了,賣不出去;印少了,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此時,低價位的短版數字印刷就成為出版商獲取最大效益的良好工具:在出版初期,出版商可以利用數字印刷快速印出新書的樣書,將其推向市場;隨后在市場沒有完全火起來的時候,采用數字印刷印制小批量的書刊來試探市場;當市場反應強烈時,再通過傳統膠印,大量印刷書刊。即便是一本過了時的書刊,出版商也可以通過數字印刷來增印,以滿足小批量讀者的需求,從而減少了庫存浪費,延長了一本書的生命周期,獲取了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