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主任 韓慶祥: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具有國際視野。總結人類歷史發展軌跡和大國崛起的過程會發現,社會結構、體制機制、文化導向、核心戰略和人才隊伍是揭示大國崛起規律和戰略的五個核心要素。社會結構是決定大國崛起的深層原因,體制機制是影響大國崛起的主要基礎,文化導向是決定大國崛起的靈魂,核心戰略是推進大國崛起的重要動力,人才隊伍是支持大國崛起的主體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獲得快速發展,在于通過改革激活了經濟力量和社會力量對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確立了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內容的核心發展戰略,走自主創新之路,培育了一大批掌握各種技能并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工作的人才。基于這種思考,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就必須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把合理調整社會結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導向、實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發展戰略和大力培育優秀人才隊伍,作為我國發展的戰略支點。
說到自主創新驅動戰略,必然涉及影響社會歷史發展的力量及其力量轉移問題。實際上,社會發展過程中,影響社會歷史發展的主導力量在不斷實行轉移,這就是所謂“力量轉移”:農業社會,影響社會歷史發展的主導力量是土地,土地是最大的社會財富;工業社會,影響社會歷史發展的主導力量是資金、設備,資金、設備是最大的社會財富;知識經濟社會,影響社會歷史發展的主導力量是知識、科技和創新能力,知識、科技和創新能力是最大的社會財富。當今時代發展正在走向知識經濟社會,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就是適應這種力量轉移大趨勢提出的。走自主創新之路,是我們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動力,也是反映時代發展趨勢的國家核心發展戰略。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必然會遇到依附與自主、守舊與創新的矛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要求我們必須把自主和創新看作矛盾的主要方面。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刻都在進行著自主創新:理論上,從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到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自主創新;實踐上,從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從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改革開放,到創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體制,也是自主創新。在我國經濟發展落后、物質基礎薄弱、人們生活水平較低的時候,我們相對關注眼前“腳下”的事情,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仰望“星空”,著力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并將其提升為國家核心發展戰略。過去,我們主要用發展的高速度拓寬發展空間,今后,我們必須依靠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來搶占世界發展的制高點和拓寬我們在世界上的發展空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