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能源12月24日電(和佳)回望風電這一年,喜憂摻半。一邊傳來驕人成績:2012中國并網風電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一邊是“棄風”的嚴峻現實,“消納不暢”的難題仍未破解。
經歷了高速增長的風電行業進入緊縮調整期,2012年,風電依舊在“囧途”跋涉。風電企業業績不佳,無論是上游設備制造商,還是風電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經營困難。不過,風電放緩腳步進行調整和洗牌未必是壞事,轉型升級為下一輪機遇的到來積蓄力量。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為新能源發展創造了極大空間。進入12月,風電項目的核準提速,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目前也完成征求意見,有望近期發布。風繼續吹,春天還會遠嗎?
2012:風企慘 滿地傷
2012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煤炭、鋼鐵、光伏等多行業普遍遇冷的大環境下,風電行業也未能幸免。2011年下半年拐點出現,風電高速增長的勢頭戛然而止,開始進入漫長的寒冬。
首當其沖的是上游的風電設備制造商,市場不景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訂單減少。2012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華銳風電(5.29,-0.02,-0.38%)第三季度單季營收僅有5.48億元,單季虧損高達2.8億元,創下了單季營收和凈利潤新低;金風科技(5.40,-0.04,-0.74%)第三季度營收24.6億元,凈利潤為負3243.88萬元,為2008年以來的首次單季度首虧;明陽風電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8.6%至7.878億元人民幣,凈利潤下降94.4%至502.98萬元。風電三大巨頭的尷尬業績表明風電制造業進入微利時代。
許多企業不得不裁員停產,實行戰略收縮以度過寒冬。其中,華銳風電三陷“裁員門”更引起了廣泛關注。5月初,多名畢業生在微博上爆料,稱去年年底剛和華銳風電簽訂“三方協議”,卻突然遭遇解聘;“解約門”未出一個月,5月底,華銳風電再度傳來裁員消息,傳言稱公司將裁核心研發部門30人,其他部門欲裁20%,未來有可能達60%;11月15日,華銳風電員工又“被放假”,第三次引發人們對其“變相裁員”的質疑。風電大鱷的一系列裁員動作再次折射出風電企業的經營困境。
遭殃的不僅是中國風電制造商,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也不幸“中槍”,遭受嚴重虧損。據報道,已在華設立6家工廠的西班牙歌美颯風電今年一季度在華銷售下降超過50%,世界最大的風電企業丹麥VESTAS已關閉了三家風電企業中的一家,印度SUZLON公司也宣布將出售其在華的生產部門。中國風電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風電機組價格持續下跌,逼迫外資風電企業紛紛逃離中國市場。
中國的風電企業在國外市場也遇到了麻煩,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12月18日做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應用級風塔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并裁定中國應用級風塔存在44.99%-70.63%的傾銷幅度,業內擔憂歐洲市場會“跟風”對我國風電實行“雙反”。
風電寒潮中受傷的另一個群體是風力發電企業。受今年經濟增速放緩,全社會用電量回落的影響,電力企業日子已不好過。“棄風”問題更是給它們雪上加霜,發出來電若上不了網等于無錢可賺,只好讓風機閑置,這對前期投入較高的風電企業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由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全球風能理事會聯合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國風電“棄風”比例超過12%,相當于330萬噸標煤的損失。風電企業因為限電棄風損失達50億以上,約占風電行業盈利水平的50%。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風電場“棄風”程度比去年同期有所緩解,卻仍不容樂觀。
2012已接近尾聲,風電寒冬卻仍在繼續。
棄風:這是病,得治!
中國的風電用短短5年就走完了歐美國家15年的發展歷程,2012年,兩次統計數據的發布振奮人心:2月,世界風能協會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賀德馨在“2012天津風電產業創新論壇”上表示,2011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接近180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到6500萬千瓦,中國已經是世界上風電設備制造大國和風電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8月,國家電網[微博]公司宣布:截至今年6月,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千瓦,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毋庸置疑,中國已成為“風電大國”,然而“大國”在迅速崛起后問題也不斷涌現出來,使得“風電大國”與“風電強國”之間仍有一定距離。
并網和消納不暢已成為長期制約風電發展的瓶頸,國網認為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首先,由于風電本身“波動性、間歇性”的特點,時大時小難以預測,對電網安全有一定的威脅,需要調峰電源來“削峰填谷”。然而,我國風力集中的“三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缺乏“調峰”的角色。
其次,風電和電網的規劃不夠銜接,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就地消納市場有限。而電網工程的建設工期比風電廠長很多,近年來我國風電高速發展使得許多地區電網建設難以跟上。
對此,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撰文表示,風電遇到的問題,不是風電本身發展過快,而是電網企業拖了后腿。“如果我們的電網是堅強的,那么這一點點電在全國很快就抹平了,不存在什么波動,什么影響,所有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他指出:第一,“風電不是優質電源,只能在電網中占不超過10%的比例,否則影響電網安全”的說法是一個誤區,也是一些人不積極接受風電的托詞;第二,風電的外送被電網規劃綁架了,外送電輸電線路建設處于停滯狀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全國風電企業因電網限電損失的電量約為2.96億千瓦時,而2011年限電量已超過15億千瓦時,約占風電總發電量的12%。其中,五大發電集團累計棄風又占到棄風總量的90% 以上。
中國風電一度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被認為是造成當下風電設備企業經營困境的罪魁禍首。2005年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令地方政府和企業一哄而上,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估計在30吉瓦(GW)~35吉瓦之間,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為遏制風電“野蠻生長”,國家能源局去年以來多次下發文件,要求各省區市嚴格執行風電項目核準計劃,不得擅自核準計劃外風電項目。對于風電棄風超過20%的地區,原則上不得安排新的風電項目建設。受風電緊縮政策影響,中國風電行業進入調整期。
綜上所述,業內將矛頭指向“風電盲目擴張”和“電網企業限電”。無論如何,“棄風”,這是病,得治!
風繼續吹:下一輪機遇在哪兒?
風電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一直被寄予厚望。在中國,隨著風電產業的迅猛發展,風電已經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認為,風能是技術最成熟、最具有規模化開發前景的清潔能源。大規模地發展和利用風能,不僅能夠滿足能源需求,也能幫助中國逐步擺脫由燃煤帶來的缺水危機、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
十八大報告中提到,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一戰略的提出為新能源發展創造很大空間,風電將迎新一輪機遇。
進入12月,風電項目的核準提速。1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增補部分省、自治區“十二五”風電核準計劃項目的通知》以及新疆、云南“十二五”風電第二批項目核準計劃等數個文件。據《中國證券報》,此次核準的16省區風電項目裝機逾852萬千瓦;而自“十二五”開局以來,能源局核準的風電項目總裝機已超過5300萬千瓦。
20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4個風電工程項目,分別位于甘肅酒泉、包頭達茂、大唐赤峰和新疆哈密,總投資額約572億元,總裝機容量約680萬千瓦。新風電項目的核準,有利于拉動內需,增加風電設備訂單,給風電企業帶來機遇。
另外,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出臺將有效解決“限電”問題,促進風電全額保障性收購。電網企業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門將強制承擔可再生能源(除水能)發電配額指標。據報道,《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討論稿)》今年5月已經制定完成,有望近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