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即將過去,回首這一年國內整個工程機械市場并沒為我們帶來太多的驚喜。房地產緊縮政策不動搖,高鐵建設進入理性發展時期,基礎建設緩慢推進,以及4萬億之后帶來的工程機械產能過剩,使得工程機械行業快速消化變得異常艱難。
如何打開工程機械行業增長的新局面?首先要快速消化國內大量的積壓庫存,其次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市場銷量的正增長。無疑能夠解決以上兩個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政策傾向。很多人都曾幻想4萬億能夠昨日重現,然而事實證明這純屬一廂情愿。
十八大的召開,城鎮化建設的既定目標似乎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有人說“工程機械發展仍依靠城鎮化提供動力”。筆者認為此話言過其實。
眾所周知,過去的30年,中國一直在走了一條快速城鎮化之路。有數據顯示到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50%,達到51.27%,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還將達到60%左右。與此同時,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推算,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涌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將增加1300萬(以全國13億人口計算),因此將帶動6.6萬億元城鎮建設投資。筆者認為,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并沒有給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的增長率做出多大貢獻,換句話說并沒有受到大的刺激性作用。而過去工程機械的“黃金時期”依舊仰仗著房地產,高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的城市化建設的大力推進。
盡管城鎮化建設再次被提及,然而蛋糕好吃,卻吃不飽。城鎮化建設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需要一個漫長時期,龐大的投資數字背后就是漫長的時間延續,如此換算,每年分攤到工程機械行業的那塊蛋糕就小的可憐。城鎮化建設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可謂杯水車薪。
故而,在某種意義上,想依靠城鎮化建設來盤活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顯然有點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