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首堵”稱號廣為人知。近日,北京發生的一起因堵車導致120急救車無法順利抵達醫院,最終患者失去生命的事件讓人心痛不已。據悉,從事發現場到醫院只有3公里的路程,而急救車走了足足40分鐘,即使急救車拉響警報,擁堵的路面依舊水泄不通,患者最終沒能撐到交通順通的一刻。
該事件發生后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針對報道中提及的“在新加坡,救護車都裝有攝像頭,如果拍攝到哪輛車不給急救車讓路,這輛車就將受到重罰”。針對這一樣板,很多網友建議,急救車上必須安裝攝像頭。當急救車遭遇擁堵,攝像頭能否真的為生命增添一份保障?
國內已有多功能的急救車無線監控設備
急救車上安裝無線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實現急救車現場音視頻信息的記錄與無線傳輸,起到及時的急救作用。自2009年4月開始,北京急救中心開始啟動基于中國移動“TD-SCDMA”技術的無線視頻項目,將其實際應用于急救車上,使北京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無線視頻準確監控到急救車內的救護情況,并為現場提供指導和指揮意見。120急救中心TD視頻監控應用為全國首例TD技術大規模商業應用于衛生醫療急救系統。2009年7月,中國移動北京公司與北京120急救中心共同簽訂了TD視頻監控行業應用業務合作協議。
此后遠程醫療監護急救一體車也在大連啟用,這輛急救車設有遠程醫療系統,可實現以“物聯網技術和3G網絡技術”為核心,基于電子病歷、病人生命體征采集和監護、手術麻醉、重癥監護系統等的醫院信息化平臺,通過數字通信系統將醫院急救指揮中心的專家與現場的醫護人員聯系起來。它將有效保障偏遠地區急救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據了解,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于2011年與西班牙合作研制開發了這一世界上第一輛集手術、監護、遠程醫療等功能的急救車。該醫院手術室工作人員表示,手術燈上就有攝像頭,可隨時傳輸圖像和文字信息,“能及時傳輸信息,使醫院指揮中心專家隨時了解急救患者最新動態,做到邊搶救邊指揮。”甚至可通過互聯網申請國內知名專家遠程會診。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遠程醫療監護急救一體車還可以對缺乏醫療技術力量的外縣市區各醫療機構在遇到急危重癥患者時得到最快的援助。
目前,我國部分城市已規定急救車上必須安裝視頻監控系統。例如,早在今年年初,贛州市醫療急救中心在江西省率先啟用急救車無線視頻監控系統。該系統實現了急救車現場音視頻信息的記錄與無線傳輸。而今年10月,《武漢市院前急救醫療條例(草案修改稿)》中規定,救護車應安裝移動衛星定位和視頻監控系統等,以加強對救護車的統一調度和全程監控,避免引起糾紛。在急救車上安裝攝像頭不僅可以震懾違法占用應急車道的行為,重要的是能為生命的延長爭取寶貴的時間。
據悉,贛州市醫療急救中心急救車無線視頻監控系統在每輛急救車上安裝了3個夜視攝像頭,將車內情況、車前路況記錄在車載主機內,并通過無線3G網絡,保證了清晰流暢的無線傳輸現場視頻。調度指揮中心可根據需要,在電腦上或者手機上隨時查看實時影像和歷史錄像。該系統還具備車輛實時定位功能,可在最新的電腦網絡衛星地圖上顯示急救車輛的位置、車速等信息。
急救車上安裝攝像頭或成規定
急救車上有了無線視頻監控系統,當遭遇擁堵時,或許就不會發生因擁堵而導致生命隕落的事件了。當急救車再遭遇擁堵,小小攝像頭就有了大大作用,能為我們寶貴的生命增添一份可靠的保障。
其實,早在今年的7月份,北京衛生局就表示,北京急救條例擬規定:運載著病人的急救車在行駛過程中,社會車輛拒不讓行的行為將視同違法。如何將這一條例落實到實處,有效的監管機制必不可少的。據悉,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急救車安裝交通違法采集攝像頭,以加大對惡意搶占應急車道行為的管理力度,切實保障城市應急車輛在執行任務時享有的優先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