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借和利時安全高峰論壇召開之際,特別是高性能的安全儀表新產品的發布,我受邀參加這個會議非常榮幸,我發言題目是“安全重于泰山,技術保障安全”。
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是2000年以后成立的,正是由于面對不斷發生的事故,每年大約死亡13萬人,各級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安全監管部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在全國設立26省局和77個區域分局,覆蓋了全國的產煤地區。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努力,到目前死亡人數已降到8萬人以下,減少了5萬人。大家都知道,事故發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外,另一個要素就是設備的不穩定性或者失控,所以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提出了淘汰一批落后的工業設備的目錄,也鼓勵一批新興的技術。“十二五”期間,重點是通過4個一批,集中一段時間,集中一批資金,集中進行攻關,集中推廣適用先進的技術,來改變用科技興安,通過科技手段來解決安全生產領域大量的安全生產隱患和危險的過程。《十二五規劃綱要》所提出的“依托國家重點工程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政策,特別是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針對安全生產要求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基礎,遏制重大事故的發生,那么加強企業的基礎,毫無疑問的除了加強人的素質教育、管理,那么更重要的是對整個生產過程的高性能的、有效的、預警式的過程管理,突發事件的有效控制。還有就是我們強調在整個工業,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需要我們的產學研用,多方面合組推進發展,真正提升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
作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通信信息中心,在“十一五”期間,我們主要圍繞著國家安全生產的各個領域開展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期間,國家依然是把信息化、工業化的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的方向,那么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的提高,必然要依托更加有效的可超前預警和防衛技術,因此我們期待和利時公司給我們國內高速發展的工業領域提供更加有效的,正如今天發布的這種高性能安全儀表系統,為我們安全生產領域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最近,我邀請高保衛先生在新疆進行調研,專門到我們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座談。目前新疆分局距煤礦的距離基本是1000至2000公里,如果靠傳統人工的監察手段,無法掌握井下安全生產狀況。未來,新疆煤電將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我們石油天燃氣的重要供應源。那么新興的能源工業,將更加依賴于我們提供的流程工業功能、安全裝備設施。所以我今天預祝我們的高峰論壇取得圓滿的成功,并預祝在座的先生女士們身體健康,為我們的安全生產提供更多的支持,提供更多的高效產品。謝謝大家!
張瑞新
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12月至今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通信信息中心主任、黨委委員。現擔任第四屆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委員,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1994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2007年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多次獲得國家安監總局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十佳青年,先后獲得1項國家級、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