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47美元到50美元,石油價格的暴跌讓國內眾多的煤化工項目措手不及。有業內專家表示,這兩年不少企業爭相上馬煤化工項目,如果油價繼續低位徘徊,不少企業將面臨到閉風險。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鳳起表示,上市公司對于已經上馬的項目要謹慎,不能大膽有余,謹慎不足,有必要重新認識煤化工項目的風險所在。
風險在積聚
“我們在觀察是否要上二期項目。”山西一家正準備上二期二甲醚項目的上市公司高層表示,“石油價格暴跌出乎意料,如果油價在50美元徘徊半年,很多煤化工項目都要倒掉,還好我們煤炭資源豐富,成本相對低廉”。
數據顯示,10月初以來,焦炭價格從2450元/噸暴跌至1300元/噸,跌幅高達45%,在所有化工品中跌幅居前。煤化工的另兩大主力品種――二甲醚和甲醇也同樣出現價格暴跌,跌幅分別超過25%和22%。
“石油價格的高漲催生了國內煤化工投資的熱情”,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首席煤化工顧問胡益之表示,“石油價格的持續高位增加了石油化工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了煤化工產品的競爭力”。
按不同的工藝路線,煤化工可分為煤焦化、煤氣化和煤液化;按不同的產品路線,煤化工又可分為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醇醚、煤焦化-焦炭-電石、煤氣化-合成氨等。據專家測算,當石油價格位于60至70美元/桶時,在缺油、少氣、富煤的地區,使用煤化工途徑生產甲醇、烯烴、二甲醚、甲醛、尿素等化工產品,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周鳳起認為,如果油價較長時間維持在50美元,煤化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大大降低,現在石油價格比煤炭價格跌得快,煤化工的經濟效益就降低了。
重估項目風險
分析師認為,油價快速下跌,使得煤化工前景很不明朗,煤制油、煤焦化、甲醇等項目面臨重新評估風險。
近年來,油價快速上漲,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涉足煤化工項目,不管自身有沒有煤炭資源,都想從中分一杯羹。據初略統計,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涉足煤化工項目的資金已經超過1萬億元,幾乎能夠和煤炭資源沾上邊的上市公司都在搞煤化工項目,比如鄂爾多斯市的四家上市公司都在上煤化工項目。
眾多上市公司熱衷煤化工,周鳳起的評價是“大膽有余,謹慎不足”。他認為,現在所有的煤化工項目都有問題,只是問題的大小不同而已,環保、成本、技術等等,國家發改委的意見是,對新型煤化工項目可以先試,但不能一下子上那么多項目,煤化工項目如果處理不好二氧化碳問題,麻煩很大。
胡益之也表示,這兩年上馬的煤化工項目確實很多,所以今年可能是一個洗牌的年份,沒有煤炭資源的企業可能面臨倒閉,由于庫存壓得多,不少煤化工民營企業都沒有那么多資金可壓,一些準備上馬或者正在建設的煤化工項目應該量力而行,要根據市場環境適時作出變化。他認為,這個階段,觀望為主。
蘭花科創董秘王立印也表示,公司方面對后續煤化工項目相當謹慎,現在很多煤化工項目的產能都出現了過剩,如果再擴大產能,并非明智之舉,油價長期徘徊在50美元不可能,但只要在這個價位徘徊半年以上,很多煤化工企業都要倒掉了,特別是那些自身沒有煤炭資源的項目。
今年9月,蘭花科創150萬噸甲醇―100萬噸二甲醚項目一期工程的20萬噸甲醇―10萬噸二甲醚工程提前建成投產,蘭花科創正在規劃二期工程,恰逢危機出現。與此類似,伊泰B股董秘菅青娥談到該公司的16萬噸煤制油項目時表示,項目還未正式投產,工程仍在建設中。
事實上,伊泰的煤制油項目原本預計今年9月投產,但目前來看進度較預期慢。分析人士認為,除了技術方便的問題,國際油價的變化可能已經對包括神華集團在內的煤制油項目產生影響。按照原來的估算,當油價在50美元左右,煤制油才有利潤,跌破50美元,就比較危險。
大方向依然正確
雖然國際油價的變化正在對我國的煤化工項目產生重大影響,但專業人士也指出,由于我國的石油能源短缺,發展煤化工大方向依然正確。
胡益之認為,國家此前鼓勵化工企業將“油頭”改成“煤頭”的方向是正確的,因為我國的石油資源畢竟比較緊張。據他了解,目前山西本地大型企業集團一些已經上馬的煤化工項目依然在緊張進行,并未停步,比如天脊煤化工集團的合成氨項目,山西紅桐焦化廠的焦化項目,但準備上馬的項目暫時要觀察一下,包括大同煤業和蘭花集團的煤化工項目。
對于已經上馬或正準備上馬的項目,周鳳起的看法是,有產業鏈的煤化工項目還可以,比如甲醇,目前售價還沒有跌破成本價,如果不是用來做燃料的話,跟油價的關系不太密切,它還有下游產品,但諸如煤制油的項目,就該叫停,如果是為了技術儲備,神華集團一家就夠了。
他認為,煤化工技術在“十一五”只處于產業化示范階段,主要工作應是完成產業化的示范工作,而不是鋪攤子,規模化發展應該在“十二五”中后期或2020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