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有望在石油出口結算領域爭得一席之地
中國之聲就此向權威部門求證,在石油進出口領域,是否發生了傳說中結算方式的轉變?“美元”時代是否已經被“人民幣”取代?
一篇用詞驚悚的外媒專欄文章成為“人民幣成為石油交易結算貨幣”的唯一信源。文中形容這一事件“是美元自誕生之日起,最重要的一天”。石油進出口結算的人民幣時代,來臨了嗎?記者第一時間向中國石化求證,得到的消息是,目前,中石化的石油進口和出口,仍然都以美元結算。
而據第三方機構卓創資訊分析,以“元”取代“美元”的情況如果存在,更有可能存在于出口而非進口領域。卓創資訊石油分析師朱春凱表示,“出口”、“進口”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別。
朱春凱:如果是石油進口的話,那這個意義比現在要重大50倍、100倍。但是它恰恰是石油出口,咱們中國55.2%的石油是靠進口的,出口是微不足道,非常量少的。用美元出口你的原油,一個是說面影響小,再一個人民幣結算還是比較有難度。更多的在石油出口這一塊,中國的出口實在是太少了,少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狀態。
的確,細看這條消息的標題,“中國開始用‘元’結算石油出口,美元不再是單一石油結算貨幣。”其中并不包含以人民幣進行石油進口結算的內容。換句話說,即便美元不再是單一的結算貨幣,但人民幣長期的努力,目前也僅僅是在出口領域爭得了一席之地。
這條消息之所以廣為轉載,原因不言而喻。財經評論員葉檀舉例說,和硬通貨石油挨邊兒的貨幣,一個比一個堅挺。美元如此,歐元如此,如果人民幣能在石油進出口領域分一杯羹,也將是如此。
葉檀:石油用哪種貨幣,它牽扯到一個貨幣的話語權問題。以前在中東主要是使用美元,后來有一部分用了歐元,歐元的地位就起來了,它的使用范圍就特別廣,比較堅挺。中國的石油進出口尤其是進口量特別大,如果是用人民幣的話,就相當于人民幣未來的支撐就會很大,它的范圍就會很廣。
能源與貨幣依存關系明顯
而在朱春凱看來,能源與貨幣之間的依存關系是相互的:貨幣因為能源走強,而能源也一定會選擇信用高的貨幣。
朱春凱:在進出口這一塊,不光是石油能源行業,所有的貿易當中全球大部分還是用美元結算的,美元是第一貨幣。說的不好聽一點,雖然同樣是一張紙,誰的信譽更高的話,結算起來那就用誰的,就儲存誰的這種貨幣,在交易中用誰的信譽就不會貶值,風險性就非常小。除非用黃金,其余的就是用美元,在全球美元各方面還是比較穩定的。
我國石油出口用人民幣結算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在中國石油的人民幣結算問題上,與其將進口和出口比喻成左右腿,不如稱進口是手、出口是指甲。當然,即使是出口的一小步,對人民幣國際化而言,也具有相當的象征意義。
葉檀:如果光是出口用人民幣的話,那這一部分具有象征意義,說明政府的一個態度,因為我們的出口量是有,相對來說還是會小一點。但現在進口如果還是用美元的話,相當于一個美元跟人民幣之間的雙向過程,對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是有好處的。
今年5月,伊朗再次受到美國制裁后,一度有消息稱,伊朗接受中國以人民幣對進口自伊朗的石油進行結算。但一木不成林,對美國來說,要放開霸占已久的美元特權實在太難,而人民幣的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