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到2012年,偏安于河北省的新奧集團從河北省廊坊市走向全國,從城市燃氣公司變身為清潔能源服務提供商。在最近的十多年里,三次實施戰略轉型。
近期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中,新奧集團位列第50位。
民營企業如何在能源領域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這是一個難題。過去的三十年里,新奧在努力答題。新奧的一位管理者說,民營企業的優勢必須靠自己去創造,其中“先發優勢”很重要。
三次轉型的先發優勢
從城市燃氣管道到煤化工和太陽能,再到現在的清潔能源整體服務商,新奧一直在試圖踩準國家政策的走向,找到適合民營企業生存的市場。
2001年新奧集團上市后,依靠資本市場的優勢,新奧在短短的三年里完成國內的城市燃氣業務總體布局,但考慮到缺乏上游資源的短板,轉向煤化工。
沒過幾年,煤化工項目審批開始收緊,新奧的人說,他們適時地轉向太陽能產業。
然而,好景不長,太陽能產業沒做幾年,整個產業開始陷入嚴重的產能過剩。幸運的是,新奧在美國和歐洲開始發起光伏雙反的時候,提前從光伏產業中抽身出來,轉向清潔能源整體服務商,“湊巧” 躲過了中國太陽能產業整體低迷的2012年。
新奧為什么每次都能提前一步從一個市場空間越來越小的產業中走出,找到空間更大的產業?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新奧后,他們舉出了一個例子。
從2006年開始,新奧為了尋找到先進的技術,掏出30億元進行清潔能源的技術研發。
如果實驗不成功,這些錢就會打水漂,但是新奧把這個投資作為了實踐他們創新、遠見理念的一種方式。
新奧的一位管理者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新奧始終努力保持著對于國家政策走向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的準確判斷,并以此為依據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以保證企業發展順應國家和產業發展趨勢,最終能夠贏得相應的政策、資源等一系列支持。
“此外,我們還要不斷探究和引領客戶的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最終通過不斷地保持創新的意識與行動,實現推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升級。 ”
這并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復制的方向。民營能源企業的領導者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民營企業的三大生存挑戰
盡管國內能源行業中有很多重量級民營企業,但大多競爭力不強。新奧的管理者認為,這種劣勢或多或少都與企業只在某一端上具有優勢有關。
“有的企業擁有上游資源,下游市場運營經驗短缺;有的擁有終端的客戶和市場網絡,卻不具備上游資源優勢、也還沒有新的核心技術成果;有的在新技術研發上具有明顯優勢,但還不具備將技術推向市場的能力與經驗。 ”
雖然今年國家連續發布了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以及鼓勵民資發展的“新非公新36條”實施細則等政策,但企業進入清潔能源領域發展還是存在著很大的挑戰。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的民營企業與國外同行相比并沒有技術優勢,特別是太陽能行業。分析人士說,中國的光伏企業如果不突破技術上的局限,將擺脫不了受制于人的劣勢。
新奧的人士說,清潔能源領域已經進入到了依靠技術尋求發展的階段,各種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企業不想淪為跟隨者而是成長為引領者,就必須占據市場高點。
民營企業進入到能源領域,還需要面對資金的難題。
新奧過往的經驗顯示,民營企業想要在這個產業中發展,需要雄厚資本支持。因此企業需要擁有的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尤其是融資能力,聯盟合作能力等,才能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這一點又將考驗民營企業。
我國涉及到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新奧方面提醒新進入的民營企業,需要承受這些因暫時還不具備條件帶來的壓力,以及能夠頂住壓力另辟蹊徑解決問題的能力。
某種程度上,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優勢,因此,不少專家建議,民營企業要在能源行業中獲得先發優勢,就不應擠到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領域,而應當著力尋找到適合生存的空間。
新奧的人士說,盡管《“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以及 “新非公經濟36條”等政策已出臺,但目前更具操作性與落地意義的相關細則仍舊有待出臺。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并不好。一方面能源行業中大部分上游資源始終掌握在國家層面,一些國有大型能源企業近期開始向下游發展,致使民營企業在下游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而在清潔能源技術研發方面,國內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實踐尚短,研發人才與能力跟國際水平具有差距,但西方發達國家對于高端技術的保護行為也讓跨國的技術交流受到阻礙。
新奧希望此后能夠有更多更為細致的法律法規出臺,同時政府也能為能源企業發展營造一個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張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