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歐盟宣布對我國光伏電池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9月11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德國、歐盟及法國,與德、法兩國政府相關部門及歐盟委員會進行交涉,闡述中方立場,盡最大努力維護中國企業利益。
商務部表示,中方希望通過協商與合作化解貿易摩擦的立場沒有改變,希望歐盟從大局出發,審慎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為雙方業界合作、共同發展創造條件。
仍有改善結果的空間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所專家姚鈴表示,反傾銷調查一經立案就意味著進入法律程序,除非申請人撤訴,一般不會半途終止調查。因此,國內光伏企業不應坐等政府磋商,而是應該積極應訴,找到歐盟相關企業,從雙方共同利益出發加強合作。“去年歐盟擬對我國通信設備進行‘雙反’調查,后因雙方企業層面達成和解,撤銷立案調查。所以企業積極應對,達成和解還是有可能的。”姚鈴稱。
據悉,撤銷調查要求發起企業必須爭取到整個產業占25%產值的企業支持,歐盟委員會才會立案,但要撤銷必須有占50%的產值企業發出申請才可以。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此行要達到撤銷調查的目的,難度還是很大的,但是前往歐洲與各國以及歐盟委員會交涉,可以更清楚地介紹國內企業和產業的情況,可以為將來裁定的反傾銷稅爭取一些空間。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從中歐兩方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稱:“歐盟國家和中國的政治、經濟關系一直很好,要優于和美國的經貿關系。歐盟訴中國光伏一案的根本出發點在于歐盟政府對本土企業保護的目的,但是他們會拿這個案子與中國貿易關系進行權重比較。如果因為眼前的利益導致將來在其他方面掀起貿易戰爭,甚至因此影響到雙方投資等方面的熱情,就得不償失了。
此次商務部副部長崇泉赴歐斡旋此事,可以讓歐盟充分認識到其中的利害關系,通過政府間的談判化解此事的可能性較大。而國內涉案企業若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進行案件申訴,拿出確鑿的證據,成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數據顯示,歐盟約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的六成以上,此案也是迄今為止歐盟對華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曾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希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包括光伏產業在內的貿易摩擦;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表示,希望通過與歐盟的磋商,共贏地解決這個問題。
除歐盟外,今年3月和5月,美國商務部已先后公布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和反傾銷初裁結果,其中反補貼稅率為2.9%~4.73%,反傾銷稅率為31.14%~249.96%。終裁結果將在10月初宣布。
整頓光伏業刻不容緩
權威人士已經指出,我國光伏產業存在技術和市場“兩頭在外”及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由于中國70%的光伏產品銷往歐盟,一旦反傾銷稅正式征收,以往依靠歐盟消化的這70%的市場,如何“安置”才能幫助光伏產業渡過難關?
姚鈴對此認為,國內光伏企業產能過剩嚴重,要加快產業重組,關閉淘汰一批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才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也表示,中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對過去高速發展的過程應該進行反思,思考在新的階段如何持續發展,更好地加速國內市場的開發,使中國不僅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制造國,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使其他國家的企業爭相搶奪中國的市場份額。這樣中國與國外企業之間可以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太陽能行業的發展。自由、合作是太陽能行業發展的根本準則。
有消息指出,為鼓勵內地光伏市場快速發展,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已對裝機容量目標再作調整,由21GW加碼至40GW。而針對目前光伏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周轉困難,國家相關部委將會同銀行,對龍頭企業到期債務進行延期,保證龍頭企業的現金流。作者:榮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