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方電氣集團、甘肅鼎盛公司年產300臺(套)風電裝備生產線、50兆瓦光伏組件項目開工建設。
風電行業一向被視為發展潛力巨大的新領域,風電企業和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已經在多地上馬。風能資源豐富的地方,就有風電企業,而有風電企業的地方,則分布著風電裝備企業。
如今,國內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正在為此前的“蜂擁而上”付出代價。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步伐逐漸放慢 。有分析師稱,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
10日,經濟導報記者在華銳山東東營風電產業基地(下稱“山東華銳”)采訪了解到,積極布局海上風電、進軍海外市場,成為當前形勢下風電整機裝備制造商的重要戰略。
探營生產基地
10日,山東華銳的廠區里,忙碌且安靜,幾臺已經組裝完成的風電機組正在等待靜態實驗。“風電裝備動輒上百噸,為減少運輸費用,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往往在有風能和風電企業的地區設立分公司或者生產基地。”華銳風電科技(山東)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向導報記者介紹道。
“東營幾個風電場的風電機組全部用的華銳的產品,今年的訂單比去年多,山東市場還算不錯。”上述工作人員說。
不過,導報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即便供應著山東的幾大風電企業,該生產基地的產能也并未完全釋放。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產能過剩就已經成為風電裝備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導報記者統計國內主要風電上市公司2011年報數據后發現,受上下游共同擠壓、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整個風電產業鏈相關企業業績開始回調,行業龍頭華銳、金風等企業2011年度凈利潤縮水超七成。
山東萊蕪金雷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產能過剩正困擾著風電裝備企業,大企業具備資金、技術優勢,受影響尚小,但中小企業面臨的則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信心猶存
“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過剩率估計在50%以上。”金融信息資訊服務機構ChinaVenture分析師李玲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直言,過去幾年,風電行業受國家政策扶持及高利潤驅使經歷了一輪“瘋長”,風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我國一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風電裝機國。企業試圖通過“野蠻生長”的競爭手段來占領市場,最終導致當前產能過剩。
直面產能過剩問題的同時,業內人士仍對風電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部負責人告訴告訴導報記者,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智能電網等風電基礎設施的改進,預計今后2-3年內,并網難等不利因素即可消除,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下一步風電并網的壓力將進一步減小。一些大型發電廠存在減排任務,通過建設風電場可以增加碳排放量配額,一些風電場還可以出讓碳排放量配額并獲得政府補助。”熟悉環保產業的張先生向導報記者透露,風電場的發展將助力風電裝備企業消化過剩產能。
“目前市場還談不上飽和,只是經歷了幾年持續擴張以后,總量變小了。對于多家跨國風電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依然在其全球戰略中占據最重要位置。”對于風電裝備的未來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同樣也抱有信心。
“兩海”是趨勢
李玲認為,在傳統陸上風電遇冷、國內市場近乎飽和的情況下,發展海上風電及進軍海外市場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東營的風能資源和“藍黃”戰略政策吸引多家風電企業落戶,風電裝備企業隨之而來。在國華、華能等企業在東營新戶、仙河、河口街道等地興建風電場之后,華銳風電也將目光瞄向東營,投資15億元在此建設山東華銳。
華銳風電董事長韓俊良也明確表示,“兩海”——海上風電和海外拓展,是華銳風電未來發展的增長點。
方正證券日前發布的研報也稱,“十二五” 期間海上風電將成為行業競爭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