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受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出口低迷,4~6月經濟增長率時隔3年首次降低至8%以下。特別是加工型出口制造業聚集的沿海地區,還受到工資等勞動成本上升影響,增長明顯放緩。
上海、北京、浙江以及廣東1~6月的經濟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8%)。另一方面,位于中西部內陸地區的重慶、貴州、甘肅、陜西和四川的增長率則高達13%以上。
內陸地區之所以能取得2位數的增長,中央政府的態度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國國務院7月25日在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常務會議上采納了“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若干意見”,確定了進一步重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以及湖南中部6省經濟開發的方針。
鐵道部7月底,決定把線路和橋梁等今年的基本投資額比原計劃增加16%,增至4700億元。目前正加緊籌措內陸地區的鐵路建設資金。
不過,中央政府并不打算推出類似雷曼危機后的“4萬億”經濟刺激對策。原因是投資過熱將滋生房地產泡沫和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不思進取等詬病,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沿海地區,從8月1日開始逐步擴大運輸業等服務業的減稅試點。顯示出中央政府把培育對象從出口制造業轉向內需型產業的姿態。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放大了對中央提倡的“投資的合理增長”的理解。湖南省長沙市推出了8千億元以上的城市開發構想,呼吁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和融資。據中國國內媒體報道,貴州省也在探討實施3萬億元的投資計劃。
雖然上述“地方版的4萬億計劃”能具體到何種程度尚不明確,但中國媒體已出現了擔憂的聲音,新京報表示經濟不均衡程度的擴大、生產過剩等問題將更加嚴重。
重慶市1~6月的地區生產總值約為5300億元,不到上海市的6成。貴州省約為2800億元,僅為廣東省的9分之1,因此內陸地區想要引領中國經濟發展還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