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中國新能源企業,特別是對于光伏企業來說,簡直可以用在泥濘中艱難前行來形容。
隨著歐洲主要光伏市場補貼持續下降和對華舉起“雙反”大棒,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初裁措施實施,光伏企業面臨著嚴峻的出口形勢,甚至屢屢傳出關于一些企業滯銷、停產、虧損的消息。
除光伏企業之外,其他新能源行業或許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在國際市場“熱情”遞減的情況下,正在謀求出路。
風電仍在艱難前行
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2012年新能源行業中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通過和一季度業績的對比,整體行業業績增長的情況基本一致,部分公司由于去年一季度業績基數方面較低,所以今年一季度出現了同比增長的情況。但從整個新能源企業業績來看,上半年仍處于階段性谷底,回暖趨勢不明。
對此,金鳳科技董秘馬金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延續2011年中國風電行業的調整,2012年的中國的風電行業仍然正處在調整期。”
雖然行業整體半年報業績仍然處于低谷,但是由于光伏產品價格已經逐步接近盈虧平衡線,而風電整機價格也逐漸企穩。但是由于產能過剩及需求仍然不旺的因素影響,行業今年出現趨勢性反轉概率非常低,可能處于“L”型筑底的過程。
風電行業作為新能源行業的又一分支,2012年來日子也不好過,競爭加劇、市場萎縮、企業業績下滑,這些行業發展中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風電板塊中47家相關上市公司中,有11家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占比為23.4%;一季度營業利潤方面虧損公司多達15家,占比高達32%,由于目前只有6家公司公布了其2012年中報業績,但多數公司凈利潤同比不是微增,就是下滑。
雖然行業景氣度有所下降,但馬金儒認為,中國風電市場相對于全球風電市場來說,還是最大的一個市場,發展勢頭還會持續,隨著市場和客戶更加關注機組產品質量和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和收益,技術先進、機組產品可靠性高、發電效率高、服務能力強的風電企業將在這輪調整中持續提高市場份額。
核能、生物質能關注度提升
在新能源產業中,核能和生物質能的情況與光伏、風電有所不同,從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雖然也有個別企業虧損,但遠不如光伏、風電“受災面廣”。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生物質能板塊中上市公司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與營業利潤虧損的公司同為6家,而該板塊中上市公司總數為21家;核能方面,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的企業共9家,營業利潤虧損的共有13家。
與產能過剩的光伏與風電相比,核能和生物質能都受到關注。根據國家能源局組織在8月6日公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簡稱《規劃》),此前《規劃》的專題規劃僅限于水電、風電、太陽能,而此次生物質能卻被單列“量身定做”。
據記者了解,生物質發電到2015年應用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780億千瓦時,折合標煤達1500萬噸/年。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利用規模800萬千瓦,沼氣發電200萬千瓦,垃圾發電300萬千瓦。
生物質燃料到2015年利用規模達1500萬噸,包括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折合標煤1000萬噸。此前據稱“十二五”期間生物質成型燃料利用量將達1000萬噸,正式目標比這種猜測高出500萬噸。
而核能方面,隨著國務院原則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核安全規劃》)、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中國核電”)上市環評初審獲環保部通過,種種跡象表明,國內核電重啟正在逼近,而資本市場似乎也在等待一次真正的潛力爆發。
昨日,有相關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核電板塊目前仍有政策預期支持,相關核電規劃審批進程正在研究當中,應靜候佳音。
目前,整個核電產業鏈可以分為核電站建造、核燃料供應及相關技術供應、設備供應和核電站開發運營五個方面。而由于核電設備的制造周期較長,企業接訂單后需要18個月左右去生產,對企業的短期業績產生的影響不大。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目前的核電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企業的產量提升并進入爬坡期后,毛利率和生產效率將逐步提升,并逐漸反映到經營利潤上。
(責任編輯: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