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和汽車普及進程的加快,不斷加劇各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環境污染成為困擾我國交通領域的三大難題。統計顯示,我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僅為10.6平方米,遠低于國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5-20平方米的水平;同時,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正以15%的高速率增長,而城市道路的增長率僅為3%左右。因此,智能交通成為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緩解交通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交通運輸部相關人士介紹,“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對智能交通進行過相關研究,但沒有形成正式的政府文件形式。此次擬印發的智能交通發展戰略,將是國家第一個通過政府文件形式確定的智能交通發展戰略。
根據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的初步構想,到2015年,實現對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橋梁、車輛區域、交通運輸狀況等感知和監控;出行人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其熟悉方式獲取所需出行計劃和實時出行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擔力,緩解城市擁堵,便捷出行;實現對危險品運輸車輛、船舶、長途客運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和軌道交通的全過程監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快速反應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系統和海事信息服務系統。
為完成上述目標,智能交通發展戰略擬將技術、集成應用、產業化和標準化作為重點。
交通運輸領域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將有新動向。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將印發《2012-2020年智能交通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建成能夠基本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需求的智能交通體系、關鍵技術體系、標準體系以及產業。
其中,有關“產業化”的提法尤其引人注目。交通運輸部擬將掌握的交通信息資源有序開放,如將就路況、氣象等大量動態信息與交通信息服務商展開合作。“這將掀起企業參與智能交通的熱情。”有分析指出,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政策將直接驅動市場對視頻、安防、監控、收費等設備的需求,預計到2020年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將達18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