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一機遇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哪些產業具備融資的前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走向何方?帶著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賽迪顧問高級副總裁、賽迪投資顧問總裁張濤,一探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究竟。
《證券日報》:由于這些新型戰略產業企業類型,大部分好像都是小微企業,那這樣的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主要會遇到哪幾種問題?對于融資您有什么建議?
張濤:目前來看像半導體制造,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都有融資的前景。除了剛才說的這幾個領域里面,有比較大的龍頭企業在里面,而其他如節能環保、軟件等服務類企業中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主要以輕資產為主或者可以稱作,科技型中小企業,而他們的融資往往會遇到三方面的難題。
首先,由于這些企業是輕資產,這就意味著,他們的融資90%都是間接融資;其次,由于這些企業更多的是靠知識資產,靠人力,靠知識產權,靠智慧,那么估值會比較困難。就是如何來準確的判斷一個技術,一項這種知識產權的價值,對投資方來說,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容易造成投資方和融資方估值之間的較大差異,導致最后談判失敗,持續不下去;第三,是來自于信用的問題,由于我們國家現在的整個信用體系還不完善,由于這些中小企業,特別是這種中小科技企業,往往客戶會比較集中,那么會導致大家在這方面會有比較多的一個擔憂,如果客戶的主體發生了一些變化,那么持續的能力是不是會有問題?你的信用會不會受到影響?大家會打很多的問號。所以對于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呢,需要去克服這三類障礙。
《證券日報》:那么您所說的上述困難該如何解決或克服呢?
張濤:最近的大半年來,國家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產業的投資基金,產業引導基金等多種。而上述這些基金重點是扶持中小企業的,以及行業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對于中型企業,目前的政策扶持會包括減免一些稅費,以及相關的手續費等,來降低融資的成本。另一方面,股市給予上述企業的融資平臺也很好,例如:創業板、中小板,特別是創業板的上市的企業里邊,大多數都是側重于戰略新興產業里邊的這些科技型企業為上市的一個主體,說明市場的管理部門和市場,都比較看重這樣一個類型企業的未來的發展,他們的估值曾經基本都沒有低于20倍,所以,股市融資目前來看也是不錯的方式。
《證券日報》:目前國內的中小企業,尤其是科技類的企業,因為目前國際金融形勢并不是特別好,包括今年年初很多家的物聯網公司,都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那么這類企業的融資情況如何呢?
張濤:不同的行業,甚至同行業中不同類型的企業,融資都呈現了冰火兩重天,談到物聯網企業,有一些之前燒錢很厲害的企業,之前都受到大家廣泛的質疑,甚至逼著他們的老板站出來,公開要求要對比,這樣的事情都發生很多次,有相當一部分傳統類型公司,受到很大的挑戰,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新興類的,比如說O2O,包括點評呀、蘑菇街這樣一些新興內容的,還是受到資方的廣泛的看好,繼續在融資。
《證券日報》:另外,我國很多新興產業公司選擇海外上市,但前景似乎不樂觀,很多企業選擇私有化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張濤:從外部環境來看,國外市場的環境正在弱化,弱化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國外市場的不景氣,以美國為例,最近幾年海外市場無論是從估值,還是實際的估價的聲譽來講,都不是特別好;第二個,例如渾水,還有其它的一些機構在做空,也進一步加大了國外上市企業的相關的成本,如管理成本等,很多情況下要去澄清很多問題,必然要花成本,這樣就加大了企業風險,這些都是外因。
但是我感覺最主要的還是內因,比如盛大或阿里,某種程度上講,他們都遇到了發展瓶頸,都遇到了經營、管理上的一系列困難,我們都知道,2010年,馬云動手的比較快,包括對CEO、對淘寶一系列的部門都做了大量的調整,這樣的調整相對幅度會比較大一些,要去顧慮股價的變動,去顧慮會不會有人愿意做空,要顧慮其它的投資方的股東的一些反應。而私有化,相對上面那樣做比較好,順暢一些,這是內部管理的動因在推動他,在迫使他們。還有一個要素提醒大家考慮,不排除有些企業以退為進,從海外回歸,而我也是聽業界討論,大家好像有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