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2012年5月數據表明,全球90%出口量的新型紡紗機、無梭織機和針織橫機輸入亞洲,尤其是輸入中國。毫無疑問,亞洲仍然是世界紡織品和服裝制造中心。其實,早在上世紀,面對中國這一誘人的大市場,世界著名紡織機械制造商Oerlikon(歐瑞康)(原蘇拉集團)、Rieter(立達)、Trützschler(特呂茨勒)、Uster(烏斯特)、KarlMayer(卡爾邁耶)、Santex(桑德森)、JakobMüller(約科布·繆勒)等公司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實行本地化生產與服務。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紡機市場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紡機設備銷售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銷量大幅增長。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指出,這些設備需求的變化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紡織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目前紡織行業受困于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上升的必然選擇。
紡織企業使用高速、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就可以減少用工,提高效率;同時,鑒于目前全球棉花等原料不足的現狀,要充分利用好纖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就必須要上高檔設備。未來5~10年時間,這種需求趨勢將更加明顯。中國紡織工業對設備的需求變化已經引起了全球紡機業界的高度關注。
以往,世界著名紡機制造商在中國設立的工廠,主要功能是組裝適合中國市場的機器設備,設計與研發很少放在中國進行。
如今,這一情況有了新變化,不少公司已經開始在中國進行研發、設計新一代產品,不僅面向中國市場,更以中國為研發制造中心,對世界其他市場出口,例如,歐瑞康紡織在ITMA2011上展示的新型全自動合成纖維加彈機eAFK就是該公司第一臺完全在中國研發與生產的設備。
在2012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前后,有多家國際頂尖紡機制造商進行了中國新廠、新總部開幕慶典活動,這更加印證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也表明世界紡機產業重心向中國轉移的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