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三峽大壩采訪時獲悉,隨著長江2號洪峰過境,三峽電站32臺70萬千瓦巨型機組在全部投入運行后,首次實現滿負荷發電。全場機組日均發電量5.4億千瓦時。
三峽電廠綜合管理部工作人員介紹說,長江2號洪峰于12日晚抵達三峽,三峽入庫流量隨之增至每秒5.6萬立方米,大壩上下游水位落差增至85米左 右,具備了32臺機組全部滿負荷發電條件。按照每度電0.25元的上網價格,三峽電站滿發一天,可將洪水資源轉化成1.35億元的電能。這對緩解我國夏季 用電緊張,調節電網用電高峰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了解到,發電是三峽樞紐綜合效益之一,其首要任務是防洪。在電站滿負荷發電的同時,三峽樞紐按照國家防總調度,積極發揮攔蓄洪水功能。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4萬立方米左右,水位因攔蓄洪水持續上漲,累計攔洪約60億立方米。
三峽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和清潔能源基地。歷時十多年安裝和調試,電站于今年7月4日完成建設。包括左岸和右岸電站26臺機組、地下電站6臺機 組在內的32臺70萬千瓦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加上電源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三峽電站迄今發電量已超過5600億千瓦時,以清潔能源 “點亮”了半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