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的能源稟賦以煤炭為主,能源使用效率低于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導致我國當前碳排量較大,處于節能減排的下風。
對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低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碳集團”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源持懷疑態度,認為溫室氣體導致全球升溫是陰謀論、圈套論以及不確定論,以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我國低碳發展的最大障礙。
低碳經濟阻力重重
從能源利用率層面來說,我國能源使用效率僅為日本的1/6、歐美等國家的1/4左右。王建國認為,這既是我國當前低碳經濟發展不利的一面,又是有利的一面。我國進行節能減排與發展低碳經濟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從文化傳承來看,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老莊思想都是求天人合一,這也是綠色文化和綠色經濟的最早體現,是我們搞生態經濟的有益文化背景。
然而,由于封建集權政治和權貴文化的影響,我國傳統文化又有追求奢靡的一面,很多人把追求享受和“面子”作為生活的目標,以犧牲社會環境為成本,缺失社會責任感,不利于節能減排。
此外,王建國認為,由于低碳經濟與一些高碳經濟利益集團的利益相違背,對這些相關利益集團形成束縛,導致他們對于低碳經濟政策重重阻撓,形成“鎖定效應”,使國家相關政策難以實施,低碳進程發展緩慢。
低碳發展或需國際倒逼
無論是國家、城市還是社區,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教育、宣傳、文化在發展低碳產業與低碳生活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它們可以樹立人們對于低碳的信念,轉變消費觀念。通過大量的微觀節能減排的個例會聚巨大的減排力量。
節能減排同樣需要國家鼓勵政策。一方面國家可以采取鼓勵政策傾斜引導百姓購買低碳消費品,對低碳的消費品不納稅或者少納稅,而對高碳產品多納稅,通過稅收杠桿的調節機制促進低碳產品與低碳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可以通過樹立個人或企業低碳生產生活模范,鼓勵個人與企業購買碳指標。發展低碳經濟同時還需要對政府政績評定與考核制度進行改革。政績衡量向低碳經濟傾斜,考量綠色GDP在總GDP中所占比重,推動各地低碳經濟發展。
然而,由于各個城市功能不同,有些城市以高耗能的工業或者能源行業為主要功能,有些則以農業和旅游業發展為主要功能,因此,每一個城市如何做并不能設立統一標準。但是,每一個地方都應該有很好的低碳宣傳與稅收政策,促進低碳建設縱向發展。
目前,低碳經濟發展中最迫切而又最棘手的便是對高碳經濟利益集團的鎖定效應的“解鎖”。做到這一點,須打破權貴經濟的束縛,加快推進改革。
否則,我國低碳產業發展則需國際“倒逼”。盡管當前其他國家抵制歐盟征收航空碳排放稅,但低碳企業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只要中國的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時,節能成本小于碳關稅成本,企業就有獲利空間,低碳經濟就會在國際市場的調控下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