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高管和分析師們預期,中國最大的一些太陽能電池板企業,如尚德電力(Suntech Power)、天合光能(Trina Solar)和英利綠色能源(Yingli Green Energy),將采用來自臺灣、韓國和其他地方的部件,以求在快速增長的美國市場保持自己的地位。
美國對中國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制造電池板的部件)實施反傾銷稅之前,在美國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雇用1100人的德國公司SolarWorld連同另外6家在美國制造太陽能電池產品的企業提交了申訴。
配合美國商務部調查的61家中國較大企業(包括尚德、天合以及英利),其電池產品將面對約31%的進口關稅,而中國其他太陽能電池廠家將面對大約250%的關稅。
此舉在上周五招致中國商務部的憤怒反應,中方抨擊美國出臺的關稅是“不公平的”,并稱其為美國保護主義傾向的證據。
中國制造商以及獲益于廉價中國電池板的美國太陽能發電及安裝企業,將試圖推翻美方的初裁決定,美國商務部將在10月份作出終裁。
不過,這些關稅僅針對太陽能電池,而非用這些產品裝配而成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這使中國的電池板制造商能夠利用其他產地的電池向美國市場供貨。在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嚴重供應過剩的情況下,有很多經濟體能夠提供這些電池。
單是臺灣今年的太陽能電池制造產能就相當于7300兆瓦的發電量,是美國市場預期規模的兩倍多。今年美國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大約3000兆瓦。
韓國的太陽能電池產能也達到2000兆瓦。此舉可能使臺灣電池制造商受益,包括茂迪(Motech)和新日光能源科技(Neo Solar Power)。
雖然臺灣和韓國的太陽能電池很可能比中國產品貴,但全球產能嚴重過剩的現實,可能有助于遏制大幅漲價。
分析師們預期,其結果是,美國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和電池板價格將有所上漲,但不至于達到31%的關稅稅率。
對價格的影響相對溫和,也意味著這些關稅對美國制造商的實際幫助可能有限,它們的成本通常高于亞洲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