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表示,我們看到這些企業國內不斷擴充產能,也通過并購向海外市場進軍。2008年9月中聯收購了混凝土世界第三大品牌60%的股權,2012年柳工收購了工程機械業務,三一收購了被稱為全球第一大混凝土品牌90%股權,4月徐工收購了混凝土第二大品牌。我們看到這些海外收購一方面可以幫助國有企業獲取龍頭企業技術和品牌,也可以獲得他們的銷售渠道。但是我們可以關注到海外收購過程中,勢必會使這些龍頭企業面臨很大的資金支出壓力。同時我們也可以關注到后期文化差異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挑戰。所以我們會比較關注這些企業的后期整合過程。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我們也認為國際巨頭不斷加快其在中國的布局,目前工程機械前50強企業里面有39家外企,37家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他們一方面加大整機組裝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核心零部件的布局,控制上游的產業鏈。這些海外企業進入中國有利于幫助中國企業提升技術,但是某種程度上它應該是更加加劇整個行業內的競爭態勢。
前面提到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一直比較注重規模,忽視這些核心技術,導致它的核心零部件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由于受到基礎原材料和設計制造水平、基礎工業加工能力的限制,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設計、技術還有整個產品的穩定性方面,相對來說比較低,所以液壓件、傳動等系統主要依靠進口。
這個表可以看到近年來主要龍頭企業意識到這個問題,不斷加大核心零部件方面投資和研發力度,但是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我們為每一家未來一段時期內核心零部件是制約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看過生產和銷售之后,大家很關心企業近期財務表現,由于過去整個需求比較旺盛,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主要工程機械企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非常高,表上這些企業增速都達到50%以上,三一甚至是翻一番。2011年由于整個行業銷售增速放緩,我們可以從表上清晰的看到,會出現一定的分化,出現產品線豐富、規模比較大的三一等等增速達到30%,三一超過了50%.其他企業受的影響比較大,大部分收入增速20%以下。前面已經講過,我們預期在2011年4季度和2012年1季度是整個行業銷售最低谷,我們有理由相信2季度以后銷售有企穩回升的過程。全年工程機械企業銷售狀況會比上一年有所好轉。毛利率方面,每個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同,技術水平不同,導致毛利率水平出現了分化,第一梯隊當中三一和中聯重科(000157,股吧)依靠其在混凝土技術和成本控制能力,毛利率維持在30%,山推等等由于產品線比較單一,主打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毛利率表現不是很良好。
現在這種需求環境下,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回暖,未來主要工程機械企業還會利用降價方式進行促銷,毛利率水平還有一個進一步下滑的壓力。過去我們關注到這些企業凈利潤大幅度增長,一方面是行業政策導致的,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所采取的銷售政策刺激了整體銷售規模的增長。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主要銷售方式有四種,全款、分期付款,銀行按揭和融資租賃。全款在整個行業比例很低,分期付款首付一定比例,期限結構是一年到一年半,銀行按揭首付比例是20%到30%,期限兩到三年,國內銀行為了規避這塊的風險要求工程機械企業對其客戶按揭貸款擔保。融資租賃方面,企業有兩種,一是廠商,一是獨立第三方,首付比例是20%,期限結構是4年。我們關注獨立第三方融資租賃公司也為客戶提供擔保。
由于這些企業大量使用信用銷售方式,導致它的應收帳款、長期應收款和會有負債金額達幅度上升。截止到11年底,三一、中聯、柳工應收帳款和貨有負債加在一起余額分別達到422億、423億,106億,當期銷售收入不過是508億、403億、179億。這個占比已經很高了。我們是很承認這些信用銷售方式,可以在短期之內幫助企業擴充市場,但是這個需求一旦增速有所下降,這些應收帳款回收風險,或有負債風險會大幅度上升。
我們也關注到這些應收帳款大量占用企業現金流,企業存貨不斷上升,2011年各企業經營活動比2010年均有弱化的過程。為了維持一個正常生產,企業不得不借債,來補充它的營運資金,加上前幾年不斷擴充產能進行并購,使得它資本性支出不斷增加,導致資金需求壓力比較大。
從這個表可以看到,2011年三一、柳工、山推、夏工資產負債率都超過60%,總資本化比率超過50%.中聯、徐工、安徽合力(600761,股吧)負債率不是很高,不排除他們在股票市場融資,中聯2011年融資了130億港幣,如果把這些因素剔除,把我們看到表外負債要素因素還原到表內,可能部分企業負債率水平還會有一個上升的過程。
總體來說,我們看到這些企業可能在2011年財務狀況比2010年看起來有所弱化,但是我們關注到在目前經濟環境之下,這些或有風險還是在可控范圍之內,大家關注到近期國家一些宏觀政策出現微調,發改委項目審批有所加快,我們預期整個下游需求有所回暖。因此我們預計在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銷售還將保持一個增長的態勢。同時我們也關注到整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行業地位在全球也是在不斷提升的過程。
綜合上述因素,工程機械企業綜合展望依然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