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發展觀察
結合“十八大”報告關于經濟工作的論述,談談我對中國經濟現狀與前景的基本看法。
中國經濟現狀與目標
中國經濟現狀是“十八大”規劃未來的起點,同時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多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之后,目前我們所處的位置。關于目標,“十八大”提出了未來十年乃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新世紀 9.92-0.27-2.65%至本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中國經濟現狀有四方面基本特點:一是總量很大。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的比重超過10%。二是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從人均國民總收入看,我國在世界200多個國家中排到100位之后。三是增長快。過去30多年,我們保持了接近10%的高增長,2012年以來受歐債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滑坡的趨勢,但是仍保持略高于7.5%的增速,不僅明顯高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明顯高于其他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印度、巴西這些國家,當然也遠遠高于全球平均增長水平。四是發展極不平衡。比如,2011年貴州的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多一點,僅相當于天津的20%。“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支持這些地區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為全國改革發展做出更大貢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解決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問題,沒有農村地區的小康,沒有廣大中西部落后地區的小康,我們就不可能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當前,全球經濟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之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低迷甚至衰退,他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排位、占全球的比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正在下降。“十八大”報告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當然新興經濟體的情況差別也很大。2012年以來,俄羅斯通脹高于7%,盧布大幅度貶值。同時俄羅斯的經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歐洲,歐債危機以后,歐洲經濟衰退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產生明顯的影響。印度的情況更糟糕一些,但是從經濟增長來說,他們保持了高于發達國家的增長。因此,“十八大”報告中說,“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具備更多有利條件。”
新世紀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的低收入國家,2000年以后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開始跨越低收入國家的門檻,進入到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10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開始跨越下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中國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一個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往往可以憑借低成本優勢和后發優勢實現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在高速增長的潛力得到充分釋放之后,就是人均GDP達到1萬至1.2萬美元以后,經濟增長會出現自然回落。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把經濟高速增長持續保持下去。中國能夠保持3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已經是世界上沒有過的事情。高速追趕階段結束以后,經濟增長自然回落,這是正常的、合理的現象。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說在經濟起飛階段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但是在高速增長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的時候,由于體制、政策出現失誤,經濟增長出現大幅度滑坡。有的國家出現長達10年、20年乃至30年的經濟低迷。
“十六大”報告說,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與2000年相比翻兩番。“十七大”報告提的是到2020年,人均GDP與2000年相比翻兩番。“十八大”報告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一方面沿用了國內生產總值翻番的目標,另一方面強調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標,很多人稱之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如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標?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9.2%,在未來九年中,只需要保持年均7%的增長,就能夠實現翻一番的目標。同時,“十二五”規劃提出兩個同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如果能夠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即在未來九年中保持城鄉居民年均實際收入7%的增長,就能夠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
假定“十二五”的五年中,保持年均8%的增長;“十三五”的五年中,保持年均7%的增長;考慮世界銀行的分類標準是按過去十年平均幅度提高,那么,在未來十年中,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將跨入高收入國家門檻,從而使中國從上中等收入國家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在假定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的同時,假定美國保持過去十年的平均經濟增長速度,在考慮中美兩國通脹情況,以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在未來十年中,中國經濟總量將會超越美國,從而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對于長期目標,我們曾提出了新的“分三步走”的戰略設想。第一步,到建黨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接近或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經濟總量超越美國。第二步,到2030年前后,達到高收入國家中等水平,現代化的主要任務已經或接近完成,經濟總量為美國1.5倍。2012年2月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世界銀行聯合發布了合作研究成果,對2030年的中國給出的目標是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第三步,到建國一百周年時,達到高收入國家中上水平,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經濟總量為美國的兩倍。
“十八大”報告所陳述的一系列重大經濟社會政策的調整是基于對未來挑戰的分析,也是提出應對挑戰的具體對策。具體來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五大挑戰。
第一,如何實現增長階段平穩轉換,從而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十八大”報告說,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一問題太重要了,我后面還會具體講。
第二,如何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有美國學者說,2013年中國將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中國經濟為什么能率先復蘇?因為中國實施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這些刺激措施大多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基礎設施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將來靠什么還本付息?所以今天大規模的投資,一定會帶來銀行呆壞賬和不良資產的大幅度增加,中國將爆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如果我們的政策得當,完全可以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基本特征是速度效益型的贏利模式。所謂速度效益型模式,就是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取決于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增長達到10%以上的時候,我們所有行業、所有企業都能夠實現利潤,中央地方財政、稅收收入大幅度增長,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改善。但當經濟增長滑到8%或者更低水平的時候,絕大多數行業和企業就會出現虧損,中央和地方財政稅收的增長就會出現下降甚至負增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就會大幅度滑坡。
2012年以來,我國財政收支壓力明顯加大。伴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中央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大幅度滑坡。2012年很長一段時間,中央政府稅收收入出現負增長,另一方面我們又處在向高收入社會轉變的過程中,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大幅度上升,財政可持續性面臨考驗,對于地方來說問題更加突出。房地產調控帶來房地產產業低迷,帶來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度下降。投融資平臺再融資能力明顯下降。稅收收入增長下降。我們還處在7%以上的增長階段,中央、地方政府的財政就出現了明顯的收支壓力,未來我們會不會出現債務危機、債務風險呢?
2012年以來,為了穩增長,我們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加大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財政支出進一步增加。這樣持續下去我們財政赤字占GDP比重、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將會大幅度上升。
無論財政風險,還是金融風險,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我們認為對于中央政府來說,應當提高公共決策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同時福利體系的建設也應當與財力相適應,不能盲目攀比發達國家,那樣會超出財政的承受能力。
第三,如何妥善應對和處理對外經濟關系。
國際社會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但我們認為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還有一億多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推托承擔國際責任的同時,也就放棄了權利,只有承擔起與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責任,才有可能提高影響力和話語權。
我們現在是全球經濟規則的接受者,大宗商品價格的接受者,這與中國國力、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是不相適應的。我們需要從現在全球經濟規則接受者的地位向全球經濟規則制定者或者積極參與制定者地位轉變。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為未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中國外部環境所面臨的挑戰,簡單地說,就是新興大國崛起前的陣痛。如果中國是一個小國,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沒有影響,對美國霸主地位不構成威脅,那么中國發展再快也不至于引起全球如此之多的關注。我們認為在處理對外經濟關系時,應當采取一種更加積極、透明、可預見的方式來融入全球化。所謂透明,就是要準確告訴世界,中國要干什么,中國在全球經濟規則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所謂可預見,就是中國和平崛起,我們會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我們不會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讓人家準確預期中國崛起對全球產生的影響,從而營造互利共贏、對外開放新格局。
第四,如何有效啟動新一輪改革,從而解決中國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我們現在處在經濟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所謂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實際上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是說原有的增長動力下降、競爭優勢削弱,新的增長動力、新的競爭優勢處于形成過程當中,改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唯有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我們才有可能釋放新的制度紅利,從而激活增長動力。
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很多問題比我們想象的復雜。比如改革開放初期改革主要是帕累托改進,即一部分人的福利得到改善的同時,其他人的福利不受影響。而如果讓一部分人的福利得到改善的時候,另一部分人必須付出代價,這就麻煩了。一部分得到好處的人,他們會支持改革,而福利受到損失的人,一定會反對改革。隨著各種利益集團的形成,改革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改革的難度加大。比如,過去改革,政府是制度設計者和推動者,現在首先要改革政府。要轉變政府職能,“十八大”報告指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政府不要直接過多參與經濟事務,要為當地營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向全體公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如今改革改到政府頭上,政府革自己的命,所以改革推動起來難度明顯加大。
第五,如何變革社會治理方式,從而保持社會穩定。
過去30多年,我們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改革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社會領域的改革和發展相對滯后,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積累,從而動搖了社會穩定的基礎。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構建社會和諧新機制。社會領域面臨的問題很多,關鍵問題是機會不均等的問題。“十八大”報告在很多方面陳述了要發展機會均等。
具體說,機會不均等表現為三種社會現象:一是寒門難出貴子。清華、北大每年所招新生中來自農村的考生逐漸下降,為什么農村考生考不到北大清華呢?是他們智商更差嗎?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不斷流入城市,導致教育資源沒有在農村和城市得到均衡的分配,也就是說農村的孩子沒有享受到與城市的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機會。二是拼爹,家庭背景、人脈關系、社會資源對個人成長發展產生很大影響。三是農民工的孩子還是農民工。
這三種突出的社會現象帶來共同的結果,我們叫做社會階層的流動性下降。處在社會底層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如果一個社會具有充分的流動性,它就是在鼓勵人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人們努力工作,它一定是積極向上、充滿活力、健康的社會。如果社會階層不具有流動性,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無論多么聰明,無論多么努力工作,都不足以改變他的社會地位的時候,這個社會一定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社會。
奧巴馬每年年初都會到國會,主要陳述在新的一年將要干什么,解決什么樣的問題。2012年國情咨文講了兩小時,奧巴馬通篇講話是這樣的方式:我一個很好的朋友,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他所在的企業倒閉了,日子過的很艱難。前兩天給我打電話說他找到工作了,有一家投資海外的企業搬回到當地開了新的工廠。本來他的技能無法適應這個工廠的要求,但政府提供了免費的培訓,他參加了政府的免費培訓后就在工廠找到了工作。奧巴馬說,從這個故事得出兩個基本結論,一是要鼓勵海外投資的美國企業將資本回流美國,從而解決失業問題,政府可以給回流企業優惠,土地可以不要錢。二是政府可以免費提供面向中低收入者的再培訓,從而提高就業人員能力。
奧巴馬在2012年的國情咨文中陳述了美國價值觀,講的非常簡單:人人都得到公平的機會,機會均等;人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公民責任;人人都遵守同樣的規則,法律法規面前人人平等。我們在這三個領域都需要努力。奧巴馬陳述美國的目標:如果辛勤工作,就足以養活家庭,擁有住房,送子女上大學,還可以為退休存點錢。辛勤工作必有回報,盡職盡責受到獎勵。
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階段的轉換
“十八大”報告說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能否平穩實現增長的轉換,從而保持穩定,關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關系到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1978年至2010年的32年間,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9.9%,因此被國際社會譽為“中國經濟奇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茨,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說“世界上還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而又持久的經濟增長”。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還能繼續保持10%的高增長嗎?現在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否發生了變化,哪些發生了變化。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人口結構發生變化。
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們概括為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或者叫做未富先老。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在進入高收入階段之后才出現老齡化。中國總人口仍然處在緩慢上升過程中,但是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經先后達到峰值,15-59歲勞動人口最高值出現在2011年,15-64歲勞動人口在2015年達到峰值。
2011年末,我國總人口13.4735億,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是1.85億,占13.7%,比上年末提高0.4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是1.23億,占總人口比重9.1%,這個指標與上年相比提高0.25個百分點。國際通行標準是,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過7%就進入老齡化階段。
老齡化意味著整個社會的儲蓄率下降、投資率下降;經濟社會活力逐步減弱;意味著養老醫療費用的支出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