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調查山西長治“12·31”苯胺泄漏事故泄漏源發現,8.68噸有毒化工中間體苯胺,要泄漏到海河水系的濁漳河,威脅到下游邯鄲、安陽飲用水水源,至少需要突破分流閥、每2小時一次的例行排查、在線實時監控系統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這4道軟硬件“閥門”。但它做到了。其中,在線實時監控系統是山西省環保廳投資8.5億多元的全國第一個“監控合一”的“全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1月8日《第一財經(微博)日報》)
擁有四套保險的山西長治天脊化工廠最終還是發生了嚴重的污染事件,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山西省環保廳不惜血本投資的全國第一個“全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為何未能發揮作用?
正是山西環保廳和涉事企業太過于依賴這套“自動”的監控系統了。要知道,儀器再怎么先進、再怎么“自動”、再怎么昂貴,也須由人“主動”操控的。相關部門不能想當然地將儀器隨便安裝在一個地方就萬事大吉了。一是需要尋找最科學、最萬無一失的安裝點,二是需要經常巡視檢查,確保儀器能夠正常工作。儀器不能包打天下,也不能替代人的所有工作,把責任重大的污染防治工作全部交給儀器,然后撒手不管,本身就是責任心缺失的表現。
長治“12·31”苯胺泄漏事故表明,在防治污染問題上,我們需要時刻懷有一顆積極主動的責任心。世界上絕對沒有萬無一失的自動防治污染的儀器,而只有責任心,才可確保萬一。然而,從長治污染事故發生之后當地政府部門的表現來看——譬如事故發生5天后才上報,什么“污染未出市不需要上報”的說辭等等——相關部門所欠缺的恰恰是這份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