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8年以來,國內航空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雪災、地震等一系列客觀因素制約市場需求,航空公司在本應盈利的第三季度實現的卻是虧損。
首先,各大航空公司旅客周轉量在下降。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國航、南航、東航國內航線旅客周轉量分別同比下降15%、18%、21%,客座率同比下降了12%、9%、11%;國際航線方面,3家航空公司的旅客周轉量分別同比下降18%、25%、35%。
市場低迷的狀態在奧運會之后并沒有得到明顯好轉。申銀萬國10月份的航空行業分析報告指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民航旅客運輸比上年同期增長14.8%,但"黃金周"過后,增長速度又滑落至6.8%。
更讓人擔憂的是,全球經濟下行,誰也說不清國際金融危機將持續多長時間、影響多廣的范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報告,將2008年全球航空業盈利預測調整到-52億美元,并預計2009年航空業務量增速放緩,全球航空業虧損將高達41億美元。
其次,航油價格是影響航空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上半年,國際航油價格同比增長56%,甚至創下180美元/噸的紀錄。高企的油價讓全球航空業招架不住,中國東航上半年航空油料支出就達85.67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2.84%,占公司總運營成本的43.42%,而上半年全球航空業虧損達27億美元。
油價高漲直接導致民航公司運營成本上升、盈利壓力增加,令人沮喪的是,反之卻不成立。因為油價節節攀升時,國內航空公司紛紛在國際航油市場上做了套期保值。
當油價現貨價格猛墜時,期貨也相應貶值。11月2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跌破50美元,收于每桶49.62美元,是自2005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7月份其價格最高超過140美元/桶,幾乎為現在的3倍。
中國國航公告稱,截至10月底,公司所持燃油套期保值合約公允值虧損擴大至31億元,較三季報披露的損失增加21億元。中銀國際稱,根據油價在2008年底跌至40美元這一較壞的假設,國航的公允值虧損可能最高達人民幣49億元。
與燃油套保巨虧同時,各大行也相繼發表研究報告調低其目標價。花旗表示,將國航目標價由1.4港元降至1.3港元,反映公司今年燃油對沖虧損高于預期,加上財務成本高企,并維持該股"沽售"評級。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將國航目標價由3.8港元降至1.5港元,維持其"與大市同步"投資評級。
再次,財務狀況受匯兌收益影響很大。航空行業屬于典型的外匯負債類行業,尤其是美元負債,包括外幣貸款、因購買和租賃飛機等形成的外幣債務。若人民幣升值,航空業就是匯兌收益最大的贏家之一。
人民幣升值給國內航空業財務費用的下降帶來了的巨額匯兌收益是有目共睹的。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6.5%,國航、南航、東航上半年利潤總額分別為14.3億元、9.21億元、9億元,而稅前匯兌收益則分別為19.0億元、26.0億元和19.1億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各航空公司的稅前匯兌收益比其利潤總額還要多很多。
三季度人民幣升值速度大幅放緩,給航空公司帶來的匯兌收益也顯著減少。據申銀萬國的行業分析師推測,國航、南航、東航第三季度匯兌收益分別只有1.7億元、2.4億元、1.8億元。預計人民幣往后的升值空間不大,由此帶來的是航空公司匯兌收益的進一步減少,如果市場繼續不振,航空公司的日子將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