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計算中心主任謝威大概沒預料到,投資上億元、精心設計施工建成北京市云計算基地(一期),卻遭遇了應用難的窘境。
坐落于北郊永豐產業基地的北京市云計算基地,是北京市“祥云工程”最主要的支撐基地之一,其總計算能力可達200萬億次。特別是該基地率先推出“北京工業云”的發展理念:基于互聯網提供工業產品設計的計算機輔助開發的公共應用服務。
是云計算太陽春白雪而和者蓋寡嗎?對此謝威很不認同。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調整產業結構。在這方面云計算可是最“給力”的平臺。產業要升級換代、科技成果有效轉化……都離不開工業化設計、技術仿真。以汽車設計為例,發達國家的汽車至少要在計算機上進行5次仿真設計才能進行樣機生產,節約成本至少20%.由于投資巨大,我國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具備這樣的設計條件。
北京市云計算基地還有一個理應讓國內企業心動的特點,就是它的本土化優勢。作為我國最早的計算基地之一,這里積聚了一批國內計算機領域的資深專家。如今,雖然北京市的專業科研機構都有了自己的計算中心,但極少有能夠針對北京市企業發展現狀提供多元應用功能的工業軟件設計系統。北京市云計算基地的專家們采取“引進—吸收—再創新”的模式,開發了10余種個大型通用軟件,“基本可以滿足制造業企業工業設計的需求”。
而實踐的例子同樣令人鼓舞。該基地應用“工業云平臺”,為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進行的結構震動仿真分析,僅用傳統設計10%的時間,即得出精確的數據結論。不僅節省了人、物力投入,還全面優化了設計水準。如今在此項目上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隔振技術和產品,物美價廉,已經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占據國內70%的市場。
在線培訓是該基地認為又一個工業云技術應該有所作為的領域。技術精、能力強的工人奇缺,已成為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高效培訓達標的高素質工人,卻又因師資、教材水準差異以及空間有限等原因難以發揮更大作用。而這一切在用云計算來破解不是一件難事。“我們已經購買了國際最先進的培訓教材,可以同時在線培訓10萬人。”
市場需求旺盛,而云計算基地卻難有助力機會,有勁使不上。這“一邊捆著草一邊餓死牛”的現實,正是北京市云計算基地“工業云”的疑云。
原因何在?仔細分析,關于云平臺,確實具有廣闊的應用。但是這僅僅是其“理論”。要讓市場、特別是中小企業認識它、應用它,還需要一段較長的“認同期”。如果由著市場自然認同,對企業轉型發展是遠水難解近渴,而云計算基地建設中的國家投入、銀行貸款也難以回報。
縮短市場認同期的有效路徑選擇之一是政府采購。通過政府采購加以扶持,是市場經濟環境下各國政府普遍采取的做法之一。上世紀70年代,當英、法、德聯手研發出A300客機時,全球飛機市場是波音“一機獨大”。滯銷的A300曾停滿了空客總部的機場。轉機來自于參與空客的三國政府聯合采購。謝威認為,在云計算領域實施有效的政府采購行為,還有助于國家安全這一重大話題。通過政府采購選拔技術領先、管理可控的云計算平臺,應用于金融、公安、國防等領域,可以在安全、精準的前提下,實現大幅提高上述領域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但愿云計算的疑云早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