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內車市繼續“下行”。據全國乘用聯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汽車企業銷量平均下跌幅度為8%,其中上海通用更是銳減30%。盡管車市寒意逼人,但“熱身已久”的燃油稅則有望為之帶來一絲暖意。
周二,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可以說,波詭云譎的國際油價走勢為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和燃油稅政策的推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此前表示,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進行修改后,將很快發布人們期待已久的燃油稅征收計劃。業內相關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表示,只有盡快推出,才是明智的。
長城證券分析師呂磊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從近期的輿論導向以及政府的官方表述來看,此次燃油稅改革將會部分讓利于消費者。據他推測,燃油稅不太可能像之前預測的達到30%-50%那么高的水平,較低的稅率水平有望降低用車成本,從而起到鼓勵消費、振興車市的作用。
近期出臺《征求意見稿》
上汽董事長胡茂元近日在深圳透露,燃油稅將在近期很快出臺。實行燃油稅以后,加上稅的油價要比現在油價加費要低,這對中國目前低迷的汽車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據悉,1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到上汽視察。就燃油稅實行后的影響,溫總理向胡茂元征詢了意見。
12月3日,某燃油稅政策知情人士向《上海證券報》透露,燃油稅政策有可能會在本周末先出《征求意見稿》,征求約需2周左右的時間,月底前正式出臺,明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燃油稅改革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即將獲得批準并公布。
根據國務院的部署,燃油稅改革方案與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將在近期公布征求公眾意見。最終方案如何,近日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并引發諸多猜測。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院研究員孫鋼昨天對外表示,按現有方案,燃油稅將采用從量定額方式征收,額度大概在人民幣1元/升以下,征燃油稅的同時將適當降低燃油價格;如果按30%或50%的稅率征收,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孫鋼認為,此項政策推出后,在目前情況下用油成本將降低。
對于燃油稅額度大概在人民幣1元/升的說法,國泰君安汽車行業研究員張欣對本報記者表示,具體的方案要看征求意見后的結果和國際油價的變動,如果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跌,到了40美元左右,那么,1元就顯得有點高了。
據發改委能源專家周大地介紹,現有成品油零售價格是國際成品油價格達到每桶九十美元時的定價,而目前國際成品油價格已下調至每桶約五十美元。因此,按照“完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適當降低成品油價格”的原則,現有成品油零售價格每升統一下調1元。據悉,每升另外征收燃油稅1.5元,兩者相抵,每升油提高0.5元。
對汽車業影響深遠
燃油稅的姍姍來遲,還是給年底的車市帶來了“些許尷尬”。據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總經理蘇暉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燃油稅的傳聞已經使北京車市的銷量下降了20%左右。因為大家都想看一下燃油稅的稅率到底是多少,個人的用車成本大概會增加多少,再做是否購車的決定。
太平洋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談際佳表示,希望盡快出臺燃油稅,否則,觀望氣氛太久,對車市比較不利。
大部分業內人士指出,不同的燃油稅征收額度,對汽車業的影響也不同,小型車和商用車有望受益。
長城證券分析師呂磊告訴《上海證券報》,燃油稅推出以及成品油降價預期對行業短期而言都是利好,這將構成行業短期交易性機會。而且下周中央經濟會議將重點出臺有關拉動消費的政策,由于汽車行業涉及產業鏈極長,對各行業拉動作用顯著,相信此次會議有望出臺對汽車行業的相關利好政策。
“我們的判斷是,燃油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中性的。”西南證券汽車行業研究員董建華這樣對本報記者表示。“征收環節若放在生產環節,考慮到從價征稅可能將使征稅工作異常繁瑣,因而預計從量征繳的可能性較大,具體的稅金范圍估計在1~1.5元/升。如果按照現在傳聞的1元額度來征收,按照目前成品油價格(93號汽油北京6.3元/升)的標準來計算,燃油稅稅率大概是在20%多點。如果覆蓋養路費,則這個比例恰好是國內汽車用戶負擔基本不變的平衡點。另一方面,從量征收的方式不具備隨油價及時調整的彈性,而由于國際油價波動劇烈,這種方式很可能是一種過渡。”
總體來說,這會給小型車、經濟型車的廠商帶來短期利好。董建華向記者表示,雖然燃油稅的稅率在出臺后可能就不變了,但國際油價長期來看還是會不斷上漲,中國汽車消費者的使用轎車成本也還是會上升,這樣看來,經濟型轎車和小型車在更省油的條件下,無疑會更受青睞。
平安證券汽車行業高級研究員余兵則認為,燃油稅政策中,“取消養路費”的方案,將使大型商用車受益明顯。商用車主要按照總重或者自重的噸位來收費。以北京地區的養路費和車船稅征收標準為例,一輛四十噸總重的重卡一年繳納的養路費高達6.6萬元;即使是十噸總重的中卡,一年繳納的養路費也高達2.64萬元。養路費的取消,對重卡使用者來說,無益是重大利好。
燃油稅或成政策“救市”的切入口。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解釋稱,汽車行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內需的重要支柱的作用日益顯現,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中國汽車市場出現嚴重的萎縮。從2008年走勢看,中國汽車市場僅用了半年時間即出現增速的巨降,乘用車銷量從一季度的同比22%正增長,到三季度出現3%的負增長。“為確保汽車市場和國民經濟增長,國家有必要出臺有力政策。”
對于整個行業而言,燃油稅帶來的環保理念將促使汽車生產商投入更多的精力,采用更先進的發動機技術,提高發動機效率,降低油耗。經濟型車、環保燃料車將迎來更大的市場。
人員安置方案撲朔迷離
征收燃油稅,將使我國油價真正實現與國際接軌,并對實現我國的產業升級有所幫助。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對記者表示,鼓勵企業、老百姓節約用油,將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向低耗能、高科技、服務業轉移。
按照發改委早先擬定的改革方案,燃油稅推出的同時將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撤銷政府還貸二級以下公路收費站點。但這個方案被指仍有不合理之處。
據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解讀該方案時指出,公路與水運客貨運附加費是當初政府修公路和航道時因投入不足而對使用者征收的費用,是一種在特定時期附加的費用,現在中國的公路和航道絕大多數都是收費公路和航道,再收附加費屬于二次收費,原本要取消的。再看二級公路收費站的撤銷,根據2004年頒布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二級以下道路本來就不能收費,實際上現在還在收費的已經不多。
在有關專家看來,公路屬于一種公共產品,國家與政府既然是公共產品的提供主體,那么顯然也就應當對建設公路承擔起責任。需要看到的是,國家投資建設公路受益者絕對不僅僅是公路上通行的車輛,而是全社會。因為公路收取過路費,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車輛的通行,對各類交流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反之,取消過路、過橋費,則有利于促進人員與物資流通,從而能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正因如此,國家與政府應當承擔起投資建設公路的責任,即便由于財力等原因需要貸款建設公路,也應當逐步由財政資金予以歸還,而應摒棄收費還貸的做法。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則表示,燃油稅的設計不能存在“缺陷”。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如果因燃油稅大幅度增加油價,必然對中國制造業造成嚴重打擊。如若中國因此失去制造業的優勢,將面臨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等連鎖反應。另外,如何補償農民利益也是個大問題。
對于人員安置這個拖累燃油稅的老大難問題,有關部門最近也出臺了相關的應對措施,未來對于國內養路費及相關單位的富余人員,政府將會進行適當的安排。在11月25日的交通運輸部例行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曾表示,就燃油稅改革后交通部門的人員安置,已做系統的研究,正向國務院上報。少部分工作人員可能會到稅務部門工作,而大多數人將在交通系統內部消化。
據本報記者了解,依照發改委、交通部、財政部擬定的燃油稅改革方案,涉及交通部門人員安置問題的有兩類人群,一是養路費等“六費”(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的稽征人員,二是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點的收費人員。涉及人數最多的養路費稽征人員可能通過三種途徑解決,即鼓勵提前退休、納入稅務部門、帶編制劃轉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