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錄火星。在“好奇號”開發過程中,NASA全程使用了Siemens PLM提供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軟件進行數字化設計、模擬和虛擬組裝。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太空船中以7萬英里的時速飛行了8個多月后,于2012年8月5日以1.3萬英里的時速進入火星大氣層,并減速至每小時2英里以下。在距離火星表明僅21英尺的上方盤旋時,承載“好奇號”的太空艙將火星探測器降落至一個升降裝置上,由后者輔助探測器輕緩著落,無需來自地球的任何幫助。成功與否,僅此一次機會。為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 做了數百次的仿真作業,為諸多不確定條件做好充分準備 —— 有些條件在地球上是無法模擬的。這些工作不僅需要全國眾多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協力合作,同時對硬件條件也有一定的要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NASA最終決定與西門子PLM合作。在此前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火星探測計劃項目主管 Doug McCuistion 與西門子股份公司工業業務領域首席執行官魯思沃博士( Siegfried Russwurm )還共同探討了即將到來的太空探索新時代以及 NASA 工程師和西門子軟件技術在實現未來太空探索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應用西門子PLM軟件設計火星探測器
NASA在本次開發過程中,采取了Siemens PLM Software提供的解決方案。JPL實施了 NX軟件,作為端對端機械設計平臺。NX為JPL提供了一個將 CAD/CAM/CAE(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程)完全集成的系統——用于開發探測器的機械部分。此外,JPL還利用 Teamcenter 軟件為整個數字化生命周期的結構化產品與過程信息管理提供單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