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生產環境首先保證“潔凈度”,那么普通藥品究竟如何從“無菌”生產線上走下來的?記者在大連美羅的制藥車間體驗了一條普通粉針劑的生產線。這也是通過我國《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一條生產線,其生產標準與歐盟標準接軌。
空調要配高效過濾器
這條生產線主要制造“乳糖酸粉針劑”,是目前醫院一種常用藥品,為粉狀注射用針劑,對衣原體、支原體感染引發的肺炎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乳糖酸粉針劑屬靜脈類注射藥品,對生產環境要求極為嚴格。美羅藥廠的副廠長、質量技術總監畢文生介紹,針對藥品生產,新版的GMP認證對生產線的潔凈度分成了ABCD四個級別,A級最潔凈,C級D級可以有菌。
記者首先來到了滅菌室,在這里,裝藥品的玻璃小瓶在生產線上一個個地被傳送過來,滅菌箱的溫度在350度,不僅要將細菌殺掉,還要將“熱原”處理掉。
由于空氣中也有細菌,玻璃瓶要保持無菌,對整個車間的環境就有嚴格要求,畢文生表示,玻璃瓶活動的區域,都是A級防護,他們被罩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箱內,空調源源不斷送風換氣進行保護,這不是簡單的空調,它有一個極為高效的過濾器,吹出來的風是最潔凈的,而且要一層一層吹下來,不能出現“亂流”。
在玻璃箱外,工作人員所處的環境為B級,也是“無菌”環境。他們從頭到腳都被“包裹”起來,手上戴著手套,腳上穿著消過毒的拖鞋。即通常所說的“B+A”防護。所有的生產線,每個月都要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