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機器人都是示教再現型的第一代機器人,即只要操作人員手把“手”示范一次,它就能準確地重復再現出了故障能自動停機報警。普通工人經過短期培訓即可熟練使用。華宇Ⅱ型弧焊機器人的技術性能也達到八十年代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星光Ⅰ型直角坐標點焊機器人則具有簡單實用、可靠性高、造價低廉的特點,比較適合我國使用。
東方1號噴漆機器人采用我國自行設計的“撓性手腕”、分離活塞油缸、功能齊全的控制軟件等三項國內首創技術,使這個具有六個自由度的噴漆機器人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華宇1型點焊機器人是第一個投入生產過程的國產機器人。它消除了點焊過程中的噴濺現象,技術性能先進。
工業機器人目前也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研究項目之一,其技術的先進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國的自動化生產轉型進程。
在此之前頒布的《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對“工業機器人”有專門的闡述:攻克工業機器人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術,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工程化產品,實現工業機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
據有關人士介紹:國家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將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高端裝備制造業重大產業長期發展工程為平臺和載體,系統推進智能技術、智能裝備和數字制造的協調發展,實現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跨越。具體分兩步進行:第一步,2012~2020年,基本普及數控化,在若干領域實現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化,為我國制造模式轉變奠定基礎;第二步,2021~2030年,全面實現數字化,在主要領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基本形成高端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毫無疑問,國家對智能制造以及工業機器人產業予以了大力的支持,但行業中比較普遍的反映集中在具體產業政策的出臺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執行副會長蔡惟慈介紹說,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部門的粗略統計分析:2010年我國進口機器人2.34萬臺/5.28億美元,進口數量比上年增長130%,進口金額比上年增長69%;貿易逆差4.7億美元。2011年進口機器人3.8萬臺/8.66億美元,進口數量又比上年增長62%,進口金額比上年又增長了64%;貿易逆差上升到7.35億美元。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的增長速度大大快于機械工業全行業的平均水平。在這一大背景下,機器人的需求前景無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此呼吁國家出臺有關工業機器人的規劃。
另外,對于目前國內機器人由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業界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擔憂。其行業有句“但凡具備智能色彩的產品,無不充斥著進口產品”的話。在一些關鍵零部件,特別是減速器的供應90%由日本的兩家公司壟斷,同時這兩家日本公司還與世界主流機器人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對合作外的廠商限制供應。不過,目前國內外幾家公司,包括中國臺灣都在研制相關產品,預計今明兩年會供應市場,有望降低機器人成本。另外,我國在伺服系統上,也存在非常嚴重的短板,也急需在相關技術上取得突破,到目前為止,高性能的電伺服系統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電動機,控制驅動器多采用快速、準確定位的全數字位置伺服系統。典型生產廠家如德國西門子、美國科爾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資料顯示,現在世界機器人的年產值約為300億~500億美元,雖然中國的增長率去年高達50%,但中國機器人在世界市場所占的份額并不高。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的機器人生產、消費大國的預測,已經是不存爭議,但如果產業化沒有找到有效路徑,這個預言實現的那一天將會離我們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