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2年的重大變革之后,業內普遍認為,2013年將是新能源產業除舊迎新、厚積薄發的一年。風電行業“嚴冬”正在過去,平緩有增的市場之下,行業局面將穩步趨良,風電產業2013年的前景令人期待。
風電產業在平靜中看到希望
2012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躍居全球第一,成績斐然,但是對于國內風電制造產業來說,現實卻并不盡如人意。
“2012年是風電產業的"寒冬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資深委員姚小芹對記者表示,“華銳、金風等巨頭出現了虧損,行業質量問題還沒有解決,"棄風"問題還很嚴重,這些都讓風電產業難以輕裝發展。”
2012年11月舉行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以“從量變到質變——風能市場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為主題。“這個"質變"首先應該是質量變。”姚小芹表示,“其實2012年國內風電裝機容量并不比2011年少,大概還會有30%的上升,為什么龍頭企業卻出現虧損?一方面是惡性價格競爭,讓風機制造企業的利潤率降低到一個難以承受的地步;另一方面就是質量問題,前幾年大量裝機,有些企業僅維護團隊就有1000多人,利潤都被維護費用抵消了。南美等新興市場客戶愿意購買中國的風機,國內企業不敢賣,為什么?因為企業對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夠自信,賣一臺風機的利潤還不夠派人維護一次的費用。”
“風電產業要從量變到質變,并網問題也必須解決。”姚小芹說,“現在北方的一些風電場不盈利,因為"棄風"太多,發出的電賣不出去。但是南方發達地區的風電場并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南方電力供不應求,所以南方的風電場沒有虧損的。風電行業要發展,首先得讓風電場有錢賺,風機才有市場,所以并網困境、棄風問題必須解決。”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表示,地方和企業對風電的發展要進一步回歸理性,不要追求機組的單機容量,不能只追求速度和批量,要做好樣機檢測,處理好質量安全效益的關系。隨著風電技術的進步,并網率的提高,風電機組價格的逐步下降,風電市場的逐步擴展,將使風電的競爭力不斷提高。未來,我國乃至世界風電產業將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但同時也不能指望風電的發展會一帆風順,應該充分認識、冷靜對待和解決發展當中的問題,讓路走的更踏實更穩健”。
“2012年的風電行業一片平靜,但希望就在前面。近日,國家發改委密集核準了4個風電項目,規模累計達680.8萬千瓦,總投資額超570億元,這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姚小芹告誡制造企業,“質量是第一重要的。事實已經證明,在風電這個行業,大企業、走得快的企業并不一定能繼續走下去,市場前景雖然廣闊,但質量才是繼續走下去、可持續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