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曾風光無限
21世紀以來,由于受伊拉克戰爭和新興國家能源需求大幅度增長的影響,國際油價一路狂飆,2008年原油期貨直逼140美元/桶高位,此時新能源大規模應用的窗口被打開。當時全世界的有識之士認為化石燃料難以為繼,新能源則極有可能成為新的技術革命發動機。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府因此紛紛對新能源產業進行了大力扶持,給予慷慨的補貼并制定了完整的發展戰略和規劃。這一點可以從美國新能源產業風險投資額度劇烈變化得到反映。
2005年以前,新能源產業僅僅出現在實驗室和學術期刊中,離商業應用遙遙無期,政府直接補貼的項目幾乎沒有,風險投資每年只有幾億美元。 2005~2007年,美國政府通過了幾項重要的能源法案后,新能源產業獲得了減稅和貸款擔保。僅在太陽能行業的風險投資就從2004年的3200萬美元攀升至2008年的18.5億美元,同期在電池方面的投入也猛增了30多倍。
各國政府的補貼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的發展。美國每年向新能源行業提供的補貼達900億美元,相當于給這些企業50年免稅。與之相比,傳統能源行業僅獲得40億美元的補貼。以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為例,歐洲和北美一些太陽能領先的國家都明確地規定了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以鼓勵太陽能發電的科技研發、項目開發和廣泛應用。這些補貼規定在有些國家已成為法律義務。這些國家通過補貼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常規上網電價的差額的方式,實現了技術尚未成熟和開發運營成本仍然較高的太陽能供電項目得到了長期穩定的合理回報,有效地吸引部件、系統和運營商及投資人的積極參與,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
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我國除了政府補貼外,還制訂了宏偉的新能源計劃。根據計劃,到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到總發電能力的30%,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中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商界對于新能源技術的投資熱情都非常高。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和電池組生產國。
泡沫破滅僅一夜之間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和國際油價的回落,新能源的發展出現了令人始料不及的變化。2011年以來,美國政府曾經重金資助的一批新能源公司如 Evergreen、Spectrawatt和Solyndra相繼倒閉,2012年10月,美國政府巨額資助的新能源電池制造商A123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新能源行業的現狀用哀鴻遍野來描述亦不為過。
金融危機后,特別是2011年以來,歐洲部分國家由于財政赤字壓力加劇不得不削減了部分新能源產業的補貼,特別是對光伏產業的補貼調整,對這個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我國也不例外,由于美歐等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對我國新能源產品先后展開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我國的新能源產業也受到了影響。全球的新能源發展似乎遭遇了四面楚歌。一個受到各國政府充分扶持和重視的產業幾乎一夜之間面臨徹底失敗的局面,經分析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金融危機導致投資抽離,企業資金鏈斷裂。隨著新能源市場需求和風險投資兩頭火爆,很多科研人員和新技術一起走出了大學實驗室。美國斯坦福大學半導體博士克里斯·格羅奈的遭遇就是一個縮影他發明了一種高效能太陽能電池板,采用圓柱式電池格柵,不管如何擺放,太陽光總會直射在部分電池管上。基于這項技術,格羅奈2005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Solyndra。2007年已經籌得6億美元,員工增至500人,贏得兩項大訂單,其后的發展更是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