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落后的生產方式,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企業低利潤,沒有產品低利潤率。在這個問題上,著名經濟學家樊綱的認知,我非常贊同。12月27日,他在雜志上撰文指出:中國制造業至少需要再發展30到40年,才能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才能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完成中國的勞動力轉移。
有人說,中國的產業可以實現直接跳躍式發展,例如發展高新科技、高端服務業。然而你會發現,皮鞋襪子、高樓大廈、鋼材水泥是沒辦法直接在高端產業中生產出來的。只要市場需要鋼材水泥,我們就得考慮由誰生產的問題。如果中國不生產,印度和美國就會生產。皮鞋襪子也一樣,中國不生產,意大利和孟加拉國就會生產。為什么我們要把制造業的就業機會拱手讓給別人呢?我們有什么權利放棄國際市場的爭奪?沒有一個全球性的市場,中國如此龐大的勞動力群體去哪兒吃飯?我認為,我們要升級、要轉型,但那僅僅是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甚至不可能是主要的部分。
的確,我國目前雖然在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并且在追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自動化發展程度。但受于我國人口基數的影響,傳統的中低端制造業還是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的期間,這對減少國家的就業壓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國的高端制造業發展,并不影響未來我們的中低端制造業的發展,其還會維持相當一段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