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國內電站項目,外國投資人卻不敢貿然進入。“國內市場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不解決,即使有政策的補貼扶持,也很難拯救市場,我曾經向多家歐洲的投資人介紹中國的項目,但是對方都很干脆地拒絕了,原因是風險太大了。”王學軍表示。
盡管近期政府拯救光伏產業的意圖逐漸明朗,決心也非常堅定,意欲通過容量、補貼和服務三個方面刺激新一輪的光伏投資熱情,消化光伏產業中上游的產能,并使停止運轉的上游獲得更多的國內訂單,但這一切,仍讓王學軍們對國內市場心存疑慮:“對于我們投資者而言,國內的市場雖然啟動了很多政策,包括國家政策補貼和電網企業的并網許諾,但我個人認為,光伏產業的根本問題并沒有解決掉。”
王學軍說,“目前,國內市場仍存在三個問題。最主要的是電網的并網電量問題,我們投資光伏電站的電量能不能保證100%全額收購,這不能由電網企業決定,而應該由政府部門強制執行。在德國投資光伏電站,電網也有可能只收購80%,但是,國家規定不能收購的20%的部分電網仍須付款,可在中國這一點就無法保證,作為新興能源的投資者,這行大多是民企投資,難以承擔過多的負擔和壓力。”
“第二個問題是在國內投資光伏電站成本過高,目前國內對新能源的貸款利率超過7%,我們暫時還接受不了這么高的利率,所以對于投資者,更愿意去尋找資金成本比較低的一些國家或區域投資。”王學軍表示,“如果降到4%或者5%左右,我覺得就可以回來投資新能源了。”
此外,王學軍還提到政策的保障無期限這一企業關注問題。王學軍表示:“以去年8月份施行的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為例,這個價格可以隨時調整,從每度1元錢改為0.9元,但是,作為政策,必須要保證在1元錢政策區間進入投資的企業15年或20年的投資回報期保持這個電價不變,保證投資人能回收成本,這是底線,只要這三點變化了,我立馬回來投資。”“現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提出拯救企業的措施,不要去試圖挽救個別企業,這個是無底洞,救不過來。救市的關鍵是打破現有的電網壟斷,這樣才能激活市場,補貼沒有必要。”王學軍還建議,“現在產業鏈前端出現了過剩,導致利潤壓縮,但是整個產業只要終端的上網電價不變,整個投資的利潤就是固定的,所以不管前端是否利潤降低,涉獵中后端的投資可彌補下降的部分,所以對上游比較困難的企業來講,如果資金還充裕,可以考慮投資全產業鏈以抵沖風險。”